朱有祥
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2009]32號)。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安全生產執法行動、治理行動、宣傳教育行行動)進入了全面啟動、大力實施階段,對于實現“安全生產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將起到重要的推動和保障作用。國家安監總局4月21日發布了我國今年一季度安全生產情況,數據顯示,由于非法違法生產而造成的重大事故12起,占事故總量的80%,尤為嚴重的是這種狀況進入4月份以來并沒有得到遏制,令人愈加感到“打非”行動執法的艱難。當前“打非”行動執法的難點究竟在哪兒?
一是“打非”線索少。我們雖然可以想出很多辦法來征集“打非”線索,如通過24h的有獎舉報,或者發動各級監管部門拉網式地進行排查等。然而,我們還應看到,人們辨識非法生產、非法經營的能力還很低,公眾的安全意識還沒有達到一見到“非法”生產經營就人人喊打的高度。舉一個簡單例子,根據筆者實際調查和進行安全檢查的情況來看,許多地方都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各地老百姓每月需要的油漆等日用化學品可以用數千噸來計算,但是,各地在冊登記的油漆儲存零售商卻不到三五家,而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油漆卻并不是本地品牌的油漆,許多品牌油漆都是從國內大城市甚至國外進口來的產品,難道真如零售商們所說的都是每天從外地拉過來供貨的嗎?顯然零售商們在向我們說謊。這就給各級政府提出一個難題,“打非”的線索究竟從哪兒來?
二是執法人員少。據我們了解,目前許多地區的基層執法人員隊伍建設距離安全監管的要求差距很大,其中既有隊伍編制的問題,也有隊伍能力建設的問題。而這一現狀又恰恰與當前“打非”執法行動發生矛盾。如一個縣的執法人員不足七八名,有的三五個人,加上臨時聘用的鄉鎮執法人員,也不到三五十個,而一個發達縣的生產經營單位就有數萬家。安全監察本身執法任務就比較重,往往還要抽調相當多的人員來進行綜合執法工作,此外還有統計報表、受理舉報、進行安全檢查等日常性工作。基層安全監管人員面臨的現狀是:幾乎天天忙得焦頭爛額,疲于奔命;而又天天坐在火山口上,唯恐出事故。這就給各級安監部門提出一個難題,“打非”執法的隊伍如何建設?
三是體制機制不順,執法權受限。“打非”執法涉及到一些相關部門的職責,這就要求必須建立聯合執法機制。應該說聯合執法是個非常好的機制,一方面能解決安全執法權受限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能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高強度突擊“打非”,通過多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執法,可以增強合力,提高執法權威和執法效率。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多部門的聯合執法畢竟只是短期行為,由于各地政府的多種原因限制,不可能長期聯合執法“打非”。所以各地的聯合執法“打非”也只是階段性地整治一下,可能一時效果比較明顯,但一旦停下來又會倒退。
在今年兩會期間,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今年各行各業都要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全面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由此看來,把“三全”管理融入此次三項行動之中,融入“打非”執法之中,才是安全生產治本之策。要真正長期解決“非法”行為問題,建立和依靠打擊非法行為的長效機制,仍需通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來提高公眾的安全生產意識。執法人員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打非”執法建立在公眾的安全生產意識之上,就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如果“打非”執法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非法”生產經營一出現,就會呈現出人人喊打的局面。所以,“打非”執法要著眼于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生產基層的群眾工作,著眼于加強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
編輯邊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