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寧
海上搜救演習是通過模擬海上險情,根據設定條件制定出行動方案,并采取相應的海上搜尋救助行動的演練活動。通過模擬演練,能夠使相關救助力量隨時保持待命狀態,不斷提高海上搜救能力,檢驗各類海上應急反應預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來,我國國家及各省海上搜救中心先后舉辦了一系列針對不同科目的海上搜救演習活動,同時還與周邊鄰國密切協作,舉辦國際性、地區性的海上搜救演練,以有效增強隊伍的協調能力,提高搜救工作的整體水平。
海上搜救演習的分類
海上搜救演習可按不同性質劃分為不同種類,例如:以區域劃分,可以分為區域性演習、全國性演習及國際性演習;以演習科目劃分,可以分為搜尋救助演習、溢油應急處置演習、海上保安事件演習及綜合性演習;以演習方式分,可以分為實戰演習、沙盤推演、通訊演練等。目前,最常用的分類方式就是按演習方式劃分,這也是海上搜救演習的重點工作方式。
1.實戰演練
實戰演練是指根據設定的海上突發事件,制定出相應的應急處置方案,根據方案協調調動救助力量采取實戰行動,對險情進行模擬應急處置,實戰演練主要用于大型綜合性的海上演練。
實戰演練具有內容豐富、場景逼真、對海上險情以及應急突發事件的模擬程度高的特點。在演習過程中,救助力量“真槍實彈”地面對海上險情,是對各類救助力量的救助能力的實際考驗和檢驗。這種演練覆蓋了整個海上救助行動的所有環節,能夠有效地暴露出救助行動各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是效果最好的一種演練。但實戰演練要調動和協調大量的海上搜救資源,費用較大、消耗較高、歷時較長。
2.沙盤推演
沙盤推演是指在演練過程中并不真正地協調調動救助力量,而是根據演練進行的邏輯順序在沙盤上進行推演,其主要目的是使指揮協調機關熟悉程序,檢驗應急反應預案和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沙盤推演費用較少,可以因時、因地靈活進行,并可以根據進展情況隨時調整險情狀況,鍛煉協調指揮機構的應變處突能力。在針對海上溢油應急事件進行的演習和演練中,由于海上溢油的特點(海面溢油會造成實際的海域污染),往往是選擇沙盤推演,即根據時間的推移,模擬出溢油覆蓋區域和移向的變化,并在沙盤上采取模擬清污行動。
3.通信演練
通信演練主要應用于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海上搜救協調演練。由于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搜救應急反應程序、規定不同,并且搜救演練還涉及不同國家主權水域,因此舉行實戰演練往往需要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協調溝通工作中。為提高效率,切實達到演練的目的,往往以舉辦通信演練為主,即通過各方之間的通信聯系,模擬海上險情的救助過程,并不實際出動救助力量進行救助。其目的主要是檢驗不同機構之間的協調能力和水平,發現協調指揮過程中的不順暢環節,共同商討解決問題,進一步加強各方合作。
海上搜救演習的作用
進行海上搜救演習、演練工作,對于提高海上搜救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1.檢驗各類應急反應預案和程序的可操作性
通過演練對預案和程序進行修訂和完善。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及其相關子預案是搜救主管機關實施海上搜尋救助行動的程序性規范和依據,近年來,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和各省級海上搜救中心先后制定了《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及省級海上搜救應急預案。這些預案在頒布實施后,其規定是否科學、能否達到實際效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只有通過實踐檢驗才能作出判斷。而海上突發事件及險情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在實際的海上險情救助行動中檢驗、評估預案和相關規范的可操作性往往會付出較大代價。這種情況下,通過舉行海上搜救演習和演練,模擬險情發生狀況,并在模擬救助行動的過程中檢驗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是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級預案的有效途徑。
2006年6月22日,交通部、中國海上搜救中心、遼寧省政府在大連舉辦了2006年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演習以專業救助力量為主,公安、海洋漁業、海關、武警、衛生、氣象等25家單位共31艘船舶、3架飛機、400余人參加了演習。演習工作針對客滾船常見的險情進行了險情處置、人員救助、消防滅火、海上清污4大科目的操練,有效檢驗了《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完善了海上應急反應和搜救機制,為加強各方面的協調與配合,提高海上搜救能力進行了探索。
2.檢驗搜救方法、搜救技術和裝備的實際可操作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海上搜救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一大批先進的搜救裝備逐漸發揮了重要作用,落水漂移預測模型、手機定位等高科技手段在搜救工作中逐漸得以運用。但是,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效果如何,是否需要改進,都要用實戰來檢驗。因此在搜救演習和演練中,對搜救技術、搜救方法以及搜救裝備的檢驗也成為演習的重要目的之一。
2008年,遼寧省海上搜救中心在通信管理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協調移動通信運營企業以及相關救助力量,在全省范圍內實施了海上搜救應急通信演練。演練模擬了僅攜帶移動電話的數艘小型漁船在海上遭遇大風,報警后失蹤的險情。搜救中心在接到報警后,協調移動通信運營企業對報警電話的位置進行定位,利用船載GPS系統核查手機的定位精度。根據核查結果,確認了利用手機定位技術在搜尋近岸失蹤的小型漁船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利用其引導搜救力量能夠快速有效地實施搜尋救助行動,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對小型船舶的搜救效率。
3.提高搜救技術水平,提高海上搜救成功率
我國的海上搜救工作遵循以專業救助力量為主、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多部門協調配合的模式。除專業救助力量外,海事、公安、漁業、港航企業等社會救助力量在搜救工作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社會搜救力量在搜救行動中統一接受搜救主管機關的協調指揮。由于搜救行動專業性強,同時還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對于社會救助力量,通過演練能夠提高實戰技能,同時還能夠增強安全意識,減少不必要的人身傷亡和損失。
4.擴大宣傳,提高全社會參與海上搜救的意識
海上搜救工作專業性很強,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積極參與。通過舉辦海上搜救演習和演練,在演練中通過宣傳,向全社會普及海上遇險救助常識,能夠有效提高社會公眾的應急防災減災意識,減少突發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擴大海上搜救工作的影響,營造全社會關心并積極參與搜救工作的氛圍,為搜救工作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的海上救援演習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演習實戰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我國舉辦的海上搜救演習大多采用事先設定演習方案的做法,對演習的步驟、動作、時間銜接等方面都做出了嚴格規定。這雖然能夠保證演習按照既定方案順利進行,但卻存在貼近實戰程度不夠、無法有效鍛煉隊伍等問題。在海上搜救行動中,特別是在復雜海況條件下實施搜尋救助時,各種條件與因素瞬息萬變,搜救方案及采取的措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搜救指揮機構、現場救助力量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氣象、海況等條件隨時調整搜救方案,并采取相應的救助行動。而事先設定的演練方案對于搜救行動明顯產生了制約和限制效果,導致“演習像演戲”,無法真正達到鍛煉指揮隊伍,提高實戰能力的目的。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各級海上搜救主管機關在演練中逐漸加強搜救演習和演練的實戰模擬程度。例如,在2006年的海上搜救聯合演習中,面對海面突然出現濃霧、演習難度增加的情況,現場指揮員及時調整演習方案,使整個演習在接近實戰的氛圍中順利完成,對參演的救助力量以及指揮機構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
隨著我國海上搜救技術水平和訓練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演習方式應當進一步向貼近實戰的方向轉變,變“規定動作”為“自選動作”,在演習方案中逐漸減少事先設定的演練動作和科目,僅設定發生險情的氣象、海況等條件,使演習更接近實戰環境,以達到鍛煉隊伍、提高各級搜救指揮機構實戰水平的目的。
2.演習方式、種類應進一步多樣化
海上搜救演習涉及部門眾多,組織單位投入人力物力巨大,舉辦一次大型綜合演練往往耗時數月甚至半年之久。因此,應當根據演習的目的以及實際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演練形式。在具體做法上,各級搜救主管機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經常性地舉辦局部、小規模的演習活動,形式以沙盤推演和通信演練為主,同時輔以對相關救助力量實施培訓的手段,達到鍛煉隊伍的目的。對于綜合性的實戰演習和演練,則應盡量做到科目覆蓋全面,更貼近實戰的要求。通過多種演習形式結合的做法,降低演習和演練的投入,使指揮機構和救助力量能夠經常性地得到鍛煉,切實提高整體救助水平和能力。
3.加強演習的宣傳組織工作
海上搜救演習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高搜救隊伍力量的實戰技能,另一方面還要通過這種形式擴大社會宣傳,提高搜救工作的社會認知度,同時提高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和避險意識,從預防的角度盡量減少和避免險情的發生。因此,演習活動不應單純采取國家和各級政府組織投入的方式,還要引導各涉海單位、企業和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到演習組織工作中來,將定期組織演習的要求納入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體系中,結合實際,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演習,構建政府大力倡導支持,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組織,各涉海力量廣泛參與的演練模式。做到演練投入多元化,形式多樣化,局部小規模沙盤、通信演練和大型綜合演習相結合,有效提高海上搜救演習和演練的整體效果。
編輯楊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