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源
“窮忙”,來自于英文的“Working Poor”,它的本意是工作很多,薪水卻很少,一直處于煩忙和拮據的狀態。當然,“窮忙族”這個詞也出現一段時間了,和“亞健康”一樣,雖然大家都很清楚這是一個糟糕的生活狀態,但這樣的人群卻仍然在不斷地擴大。如今,“窮忙族”甚至已經擴展到白領等高收入人群,這些在普通人眼中收人穩定、擁有較高生活品質的人群里,甚至出現了“高薪窮忙”的現象。
能夠擁有不錯甚至很高水平的物質生活,卻沒有時間去打造和享受生活,只能整天埋頭在不斷地工作當中。想想小沈陽的話一人最痛苦的是錢沒花完,人沒了。對于“窮忙”到已經影響到身體和精神狀態的“窮忙族”來說,改變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情。為什么“窮忙”,“窮忙”是怎么形成的?可能絕大多數處在“窮忙”狀態中的人都說不出其中由來,只是在煩忙的快節奏的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地已經深入其中。
我們應該認真嚴謹地進行一次仔細周密的思考,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如果能夠非常詳細地做出人生規劃,將會讓自己未來的發展更加充實與腳踏實地。在這樣的思考當中,我們將確定自己到底喜歡做什么,那么如何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去做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就算是陷入了“忙”的狀態,也不會疲于奔命。拓展知識、及時充電不光是“窮忙族”們突破自我的首要選擇,對于普通人也是同樣的。如今通過互聯網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少國內外的大學網站都有免費的學習課程。網絡圖書館之類相比以前也有了飛速的發展,我們在家里就可以找到需要的知識、書籍。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提高業務水平,學習和提高相關的各種工作能力。我們也可以在拓展知識的過程當中做好跳槽乃至改行的準備,畢竟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永遠是最棒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看似事情多得手忙腳亂,但其實是因為工作效率太低,事情大量堆積。工作時腦子胡思亂想,一邊干活還一邊聽著音樂,偷空還上體育網站看看直播比分……這樣即便想快速做完工作,恐怕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此,學會管理和運用好自己的時間就非常重要,它能讓我們免除這種假“窮忙”的狀態。在面對工作任務時,我們不僅可以排出一個工作表,還可以運用電腦上的桌面便簽和時間輔助軟件來對自己的操作流程進行妥善安排。另外,Vista的桌面欄、Google的桌面搜索等都可以在工作當中提高效率。只有快速地搞定手上的事情,工作的信心和激情才能不斷地被建立起來。
我們希望改變“忙”的狀態,用“富”和“閑”取而代之。也許我們沒有奢侈級的物質生活,但多抽空閱讀、聽聽音樂會、趁著長假旅行探險等,富裕而有品質的精神世界其實就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讓生活盡可能地慢下來,更好地發現生活當中的美,讓每一天都得到不同的感受,進而讓工作更有激情,效率反而更高。另外,幸福感的建立還和消費密不可分,崇尚理性消費,用較少的開銷獲得更豐富的體驗,或者偶爾沖動一把,買上一件昂貴但早已看上的東西,這都是對自己的獎勵,也讓自己時刻擁有著新鮮感與幸福感,以便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或者尋找自我、改變自我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