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珍 海鐘等
摘要:對《園林花卉學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考核方法進行了設計,通過教學過程進行實踐與探索,對現存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課程教改的方向。
關鍵詞:園林花卉學;實訓;教改實踐
《園林花卉學實訓》課程是與園林、園藝技術專業的專業骨干課程《園林花卉學》相配套的實踐課程。這門課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識別主要園林花卉的形態特征,并進行歸類;掌握園林花卉的主要繁殖方法,花卉盆栽的方法及上盆、翻盆的技術要領;掌握園林花卉的應用類型,了解目前園林花卉市場的概況、價格趨勢和未來發展前景。這門課程的應用性極強,教學內容必須緊密結合園林應用與生產實際,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
近年來,筆者在《園林花卉學實訓》課程的實踐教學工作中,從高職高專培養高素質生產、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出發,對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探索性的改革與實踐,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觀念,重視學生動手、創業能力的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教學目的將教學內容分成園林花卉識別、園林花卉栽植技術和園林花卉應用三部分,各部分內容與考核指標如表1所示。
課程教學實踐與成效
實訓教學內容安排與季節的選擇《園林花卉學實訓》課程是一門季節性很強的課程,實訓教學不能像理論課那樣根據學期的教學日歷來安排。根據多年實踐教學經驗與當地的氣候條件,筆者把這門課的教學計劃內容作了調整。在每年4月份,蘇州春暖花開,虎丘花展、拙政園花展相繼開展,大部分球根花卉陸續開放,是園林花卉識別的最好時機。“五一”、“十一”前一周是城市進行花壇布置最集中的時候,這時安排學生進行花壇花卉調查有利于學生了解城市花壇用花主流種類與用量、各種類型的花壇圖案設計與色彩應用。5~6月是江南的梅雨季節,適合扦插、分株、上盆等花卉繁殖與栽培技術實訓內容操作練習。元旦與春節是年宵花銷售的季節,是安排花卉市場調查的適宜時期,能讓學生了解當前花卉銷售的主要產品和市場行情。在適宜的季節安排1天完成1個項目內容,全部教學內容安排5天即可完成。
園林花卉識別實訓與成效園林花卉識別一直是園林花卉學教學的難點,種類多、記憶文字多,學習枯燥,理論教學強調科屬分類。在實訓教學中,把園林花卉識別放在園林應用場景中,突出用花卉與生長環境、花卉與造景、花卉本身的觀賞特性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花卉的認識與識別。在種類、數量掌握上強調對本地現有園林花卉種類、常用種類熟悉,對不常用種類的了解“夠用”原則。在園林、綠地、花卉市場、租擺場所等反復出現的花卉種類必須掌握其形態特征、品種類型、繁殖方法、生產養護要點、園林應用等。通過以上現場識別實訓后,對學生進行識別考核。表2是本院園林植保專業2006級學生園林花卉識別考核結果,參考人數46人,以90分以上為優秀計算,通過實訓,達到園林花卉識別考核優秀的學生達74%。雖然不能說學生掌握了所有要求識別的園林花卉,但可以說在本教學環節學生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


園林花卉栽植技術實訓與成效操作技能作為考核內容,到底用什么標準來衡量一直是個難題,筆者認為衡量一個學生的操作技能主要從產品的數量(考核操作的熟練性)、質量(考核對技術要領的掌握)和合作與組織協調能力(考核以組為單位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栽培技術實踐這個環節,考核是以產品的數量與質量為依據。以扦插胭脂紅景天為例,將學生分組,以組為單位進行生產性實訓,在規定時間內統計各組扦插的數量和質量,扦插的容器為VFT288穴盤,共分9組,每組5人,各組考核結果見表3。如果以五個熟練技術工人完成同樣操作的數量與質量相比,雖然學生的數量與總分沒有達到熟練工人的生產指標,但質量均達到或超過熟練工人,說明學生對扦插的技術要領都基本掌握,但熟練程度與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本項目實訓使學生普遍認識到在生產實踐中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分工明確、合作良好的小組工作效率就高;也使學生明白了要完成一項生產任務必須多部門協作效率才能提高。
園林花卉應用實訓與成效園林花卉應用實訓主要包括花卉市場調查與花壇花卉應用調查兩部分內容,主要通過調查報告考核。通過實地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對調查報告評講的過程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查閱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調查本地區花卉市場、花店分布特點,讓學生分析花店選址、服務對象、經營種類和特點、花卉價格、應用形式,為學生自主創業掌握花卉市場信息打下基礎。對花壇花卉應用的調查主要為學生將來進行花壇設計、施工、概算、做設計方案等打基礎。報告都以小組為單位,要求集體完成報告內容,并對調查內容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通過講評,使學生了解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和要求,以及花卉應用調查的目的與意義。學生通過本環節的實訓對花卉市場與花壇應用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對今后從事的相關職業崗位要求也有所了解。
存在問題與教改方向
實訓要求與目的大多數學生以為實訓課程就是參觀、觀摩,尤其園林花卉識別基本在園林、公園中進行,學生就認為是逛公園。但通過講解,強調識別花卉不同于觀賞花卉,需要記錄與考核,并把考核的方法預先告知學生,大多數學生的態度很快轉變,之后,利用手機、相機拍攝花卉并同時記錄講解內容的同學占95%以上。在栽植技術實訓環節,開始學生對教師下達的生產指標不以為然,認為只要會操作就算技能合格了。而當得知以數量與質量來考核時,才開始考慮小組成員的分工與合作及工作效率。在花壇調查實訓中,學生總是以觀賞者的角色去欣賞花壇的造型、色彩,而實訓目的是將學生培養為設計者與制作者。對此,要求學生去測量、去設計、去預算、去思考施工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用花量、株行距、株型花色搭配、養護管理成本測算等,就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在每個實訓環節中首先應使學生明確實訓目的,促使學生主動進取,才能更好地達到實訓要求。
實訓課程的課時與分布筆者認為,《園林花卉學實訓》作為高職高專園藝、園林技術專業的骨干課程《園林花卉學》相配套的實踐課程,合理的學時數應是30學時,在春季以每兩周4學時(半天)來安排教學較為合理,教師要根據季節和實際生產情況安排教學計劃。要注意使學生對《園林花卉學》課程中所掌握的知識與零碎的技能在實訓課程教學中系統化,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較快地適應工作崗位,較好適應社會迅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實訓內容與實訓條件三大模塊的實訓內容短期內雖然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對具體實訓內容而言,要密切跟蹤行業生產發展的動態,及時將花卉生產中采用的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等引入實訓教學。例如,市場暢銷花卉的繁殖技術、盆栽技術在實訓教學中應體現出來,應及時更新實訓教學內容。實訓條件的改善,一方面有賴于學校建設的實訓基地,另一方面,有賴于能否把技能操作性實訓教學放到企業生產車間,教師同時加強對學生實訓的管理和指導,使學生在勞動觀念、生產組織能力、合作精神、人文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養、鍛煉和提高。
實訓教師的培養實訓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實訓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需有豐富的實際生產工作經驗。實訓教師的來源和培養途徑有兩個:一是主要在現有教師中選拔優秀人才深入基層,去企業鍛煉;二是從企業引進技術人員接受教師資格培訓或者直接聘用企業技術人員為實訓兼職教師。
《園林花卉學實訓》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與實踐只是農業高職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部分,對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仍將進行下去。但無論如何改革,都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出發點,以相關職業資格、就業崗位要求為標準結合實際進行。總之,需在已經建立的實訓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進行不斷探索,繼續構建和完善實訓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錢長根.論農業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化[J],教育與職業,2001,(5).
[2]孟艷瓊,束慶龍,汪天,趙莉.“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中國林業教育,2008,26(1).
[3]黎建文.《園林樹木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農業職業教育,2007,(1).
作者簡介:
周玉珍(1965—),女,江蘇蘇州人,博士,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園林植物遺傳育種與種苗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