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進行時
隨著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今年就注定是一個汽車行業重組年。除了業已成行的廣汽收購長豐、山東重工成立,還有外界都在猜測的奇瑞與江淮重組、福汽重組等。
推動重組當然少不了政府的作用。事實上國內大部分汽車企業直接或間接受政府控制,政府有形之手推動重組不可避免。然而政府既是行業規劃監管者又是股東的雙重身份使得外界對推動重組的動因來源充滿疑惑。
重組各方身份地位的不同體現在不同的部門和不同的地方政府身上。重組伴隨的股東關系調整也必然帶來各種權利在上述主體上的轉移。規劃和政策也在促進這種轉移,比如規劃中提出新建汽車生產企業和異地設立分廠,必須在兼并現有汽車生產企業的基礎上進行。
管理層是影響重組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股東的意志和企業的戰略都需要管理層來執行。在股權集中的民營企業中,也許管理層的話語權微乎其微,但在國有企業中卻大相徑庭。不同風格的管理層面對重組的態度會有不同。
最重要的是在重組中如何妥善調整管理層關系。管理層不僅僅是管理層,很多時候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重組中的企業文化調整好壞是影響重組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業務重組己顯完美時,外界也會對文化融合有所疑慮。
重組了,誰都無法保證成功。重組帶來的各種關系的再調整,短期穩定,長期呢?心中沒底。汽車業內重組幾年后失敗的案例并不少見。但看看眾多的汽車企業年產量不足萬輛,就會明白前途就是要么讓它們死亡,要么選擇重組。不管是政府推動還是市場推動,都是當事人在其中作用,都有其局限性。只是如何抉擇如何實施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看到身涉重組傳聞的幾家汽車上市公司,傳聞來臨之時,股價表現都異常強勁。如果不考慮可能的套利機會,能說是市場對可能的重組的肯定嗎?
不管結果如何,重組都將改變汽車產業格局,甚至影響世界汽車產業格局。在中國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時候,誰不想做大做強呢?
讀者徐敏鋒
關于買車這件事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加入到有車一族。開始不知道買什么車,甚至品牌質量完全不懂,單憑親朋好友的介紹到車市上瞎晃,心里的彷徨和糾結簡直無可言表。
我首先考慮到的是車的基本功能,聽朋友介紹打算買輛富康。當我站在富康面前的時候,感覺這車價位不錯,但是外形實在有些OUT了。這時候一個買了二手車的朋友力勸我買輛二手車,反正是上下班代步,而且我技術不咋地,二手車開壞了也不心疼。他的二手奧拓才2萬元還省油。聽了這位仁兄的訴說,我感覺二手奧拓確實不錯,2萬塊就當買個玩具。可是到了二手車市場一看,怎一個“暈”字了得。就拿我看中的奧拓說吧,口碑不錯,市場上量大,配件也好找,可是1米86的我坐在里面就跟買了個玩具一樣,價格也不都像那位仁兄所說的2萬元,均價基本上是2.5萬元~3萬元,有3萬元我就不買奧拓了,當下決定換車。
早有耳聞捷達性價比最高,二手車市場上的人也都推薦它,但是一問:手捷選豐的價格,2007年的還要6萬元左右,比新車便宜不了多少。捷達的樣子我也有些接受不了,總感覺我老爹那個年紀的人開比較合適。
決定買二手車就為便宜,然后就是省油。抱著這兩點標準我繼續在:手車市上尋寶。雨燕、飛度、PoLO不是價格太高就是年代久遠,另外就是節油性能不高。雖然最終沒有找到各方面都滿意的車型,但是通過在二手車市場的磨煉,自己對車的品牌、性能、口碑、基本價位也能說上一二了。我奉勸想買車的朋友們先去二手車市場摸摸行情,那里產品全、款式多,而且都是真車在那里擺著,能讓你有真實感受。總比4s店里一個品牌專賣沒個對比,只能聽銷售員的片面之詞來得好。而且從二手車市場上的行情也可以看出你要買的車各方面口碑到底怎么樣。
買車從某種意義上講類似于古人買馬,想要千里駒還是要犁地老馬因人而異。但是無論買車用來干什么,一輛口碑好的車總不會讓你太失望,找對了車型,關于買車這件事也就簡單多了。
讀者王龍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