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4日報道稱,在與歐盟代表磋商后,中國仍堅持對從多個歐洲國家進口的豬肉設置新規定,引起歐盟不滿。對此中國有關方面表示,此舉只是抵御病毒傳播的需要。
9月18日,北愛爾蘭的兩個養豬場發現H1N1流感病例,成為歐洲在豬身上發現H1N1流感病毒的第一例。中國隨即宣布對從丹麥、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個歐洲國家以及加拿大進口的豬肉實施新規定,要求這些國家提供生豬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證明。由于新規定給出口商帶來了額外成本,歐盟對此表示反對,歐盟衛生專員還指責這是中國的“保護主義措施”。該專員稱,2008年中國進口歐盟豬肉產品達93.20萬噸,占從歐盟進口全部肉類制品的一半左右,因此一旦實行限制措施,將給歐盟造成嚴重損失。
對此,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俞太尉23日表示,一些國家和媒體對中國的政策理解有誤,中國并未對歐盟輸華豬肉設限。中國保障進口豬肉安全的這項政策是向五個國家發出的,并非針對歐盟。此舉是為了保護中國免遭海外疫病的傳染,“任何國家都應該保證出口產品的安全,”俞太尉說,這是一個國家應盡的職責。事實上,中國豬肉市場基本自給自足,去年豬肉和豬肉制品進口量僅192萬噸。▲(朱宗烈)
環球時報200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