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卉
摘要:醫療行業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民生行業之一,近幾年不斷出現的醫療商業賄賂的丑聞給醫療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同時,政府也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法,不久前出臺的新醫改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醫療商業賄賂這一現象,筆者從醫療商業賄賂的特點、產生的原因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解決的對策,希望能對遏制醫療商業賄賂有所幫助。
關鍵詞:醫療商業賄賂;特點;產生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4.39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7—0112—02
一、醫療商業賄賂的特點
(一)主體特殊性
醫療商業賄賂行為的主體具有特殊性,從受賄方來說,受賄人往往是對購買該醫療產品有發言權或者決定權的人,如醫院的院長、購買醫療器械小組的成員等。行賄人就是醫療產品的銷售商、代理商等。
(二)手段多樣性
醫療用品經營者及其代理人投醫務人員之所好。有的打著“宣傳費”、“新品推廣費”、“處方費”等旗號直接送現金;有的贈送各類紀念物品;有的邀請外出旅游度假,參加學術研討會。還有某些賄賂手段披著合法外衣,如贊助學術活動、文體活動、還有打著幫醫院購買其他辦公用具的旗號,雖然實際上辦公用品是購買了,但是,同時藥品、器材經銷商再次找到了行賄的機會。這就致使商業賄賂更加難以認定,其手段會更加隱蔽,呈現非工作時間、非公開場合、非物質形式等特點,導致在以后的辦案偵查中取證難的現象。
(三)行賄目的單純
與其他賄賂案件不同,主觀方面來說行賄人行賄的目的單純。醫療商業賄賂中行賄人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該家醫院購買其公司的藥品。即為達到商業目的通過賄賂手段,獲取優于其他藥品或醫療器械經營者的競爭地位。
(四)受賄主體具有較高文化程度
醫療商業賄賂的受賄人大多都是院長或者副院長,至少是大學本科學歷。這些人對接受賄賂的法律后果很清楚,但是他們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愛慕虛榮被金錢所誘惑,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醫療商業賄賂產生的原因
醫療領域的商業賄賂犯罪涉及到法律、道德、醫學、倫理等多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超越法律之外,深入到多個領域窺視這個問題。因為醫療領域的商業賄賂犯罪并不僅僅只是違背國家法律法規的問題,而且涉及到了醫生的職業道德以及醫院作為公益機構如何在這個利益社會中生存的問題。
(一)惡性市場競爭是導致醫療商業賄賂的經濟原因
我國在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準入上把關不嚴,低層次重復建設較多,因此,一方面生產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企業數量不斷地增多。而另一方面在如此多的藥品生產、流通企業中,大多數生產不僅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而且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差,沒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流通企業則條塊分割,互設貿易壁壘,缺乏長期經營、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理念。中國制藥企業在2008年有4700多家,銷售收入為8300億元,但這其中,銷售收入不足5000萬元的企業占到了70%。多、小、散的問題導致了中國醫藥企業競爭力不強,因此醫藥企業如果沒有規模,也就沒有競爭力。產品當然地缺少了質量和價格優勢,在合法有序的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弱勢,為了生存只能憑借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手段占領市場。有時各企業的產品質量沒有差別,但是由于技術成本方面的不同導致了價格的差異,因此,為了競標時在價格上占優勢,商家就會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以獲得競標的底價使競標成功。
(二)社會中對物質極度追求以及醫生對自己收入的不滿是醫療商業賄賂產生的社會根源
一方面現在在社會中存在一種崇物拜金現象。一方面根據中國醫師協會會長殷大奎公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調研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醫生有91.9%認為自己付出與報酬不相符,超過一半認為醫師的收入差于教師。在這種社會的環境下,醫療藥品、器械買賣行業中形成了一些潛規則,孕育而生了固定的利益關系。首先是官商結合。因政府主管部門在藥品生產、經營準入、藥價監管、新藥審批等方面擁有重要權力,一些不法藥商為了獲取非法利益,往往把政府主管部門的官員作為主要賄賂對象,從而形成官商結合的利益聯盟。其次是藥商和醫生結合。藥品進入醫院銷售,往往要經過醫院的藥事委員會通過,一些不法藥商為了爭得在醫院的銷售權,給藥事委員會成員行賄,從而形成藥商和醫生的利益聯盟。不良的社會風氣形成一種亞文化,生活于其中的人受到其影響,使醫療藥品和器械買賣行業出現了賄賂的不正之風。
(三)監督不力和醫療領域的專業性強是醫療商業賄賂的直接原因
有效監督制度的缺失則導致了醫療商業賄賂的泛濫。監督制度中關鍵的一環就是監督主體要保持地位的獨立性,即監督主體必須在人、事、財、物等方面擁有獨立的權力,不能受制于監督對象。而有效監督制度的建立恰恰又一直是我國制度建設的軟肋。藥品購銷中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利益鏈,從藥品生產企業、各級藥品經銷商、代理商、藥品招投標公司到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醫務人員均在其中。抽取這個鏈條當中的任何一環作為監督主體均不可能擁有真正的監督動力,也無法獲得理想的監督效果。而真正的受害群眾盡管擁有強大的監督動力,卻由于制度安排的原因無法形成與受賄主體足以抗衡的合力。最終導致醫療商業賄賂的泛濫。并且,醫療本來就是一項專業性強的行業,對藥品和醫療器械在購買時要事前進行評估,評估工作當然只能有專業的資深醫生來進行,這樣別人根本無法插手其中,只能聽任其說好或者不好。這樣這些評估者就有絕對的權力控制最后究竟購買哪個廠家的藥品或器械,過度的權力必然導致醫療商業賄賂的出現。
(四)醫療行業藥品和器械的利潤頗豐是導致醫療商業賄賂產生的間接原因
醫藥和醫療器械成本不高,但其流轉到醫院就價值不菲,例如心臟瓣膜手術所需的人造瓣膜,出廠時的成本價只有幾千元,但是到了醫院就要賣到上萬元,這其中的利潤讓每個銷售醫藥和醫療器械的銷售商躍躍欲試,即使是觸犯法律也在所不惜。
三、防止醫療商業賄賂的對策
(一)努力完善制度建設
健全藥品、醫療器械采購管理制度,增加采購的公開化、計劃性,實行公開的“陽光”招標、投標制度,杜絕暗箱操作。招標的主體可以考慮由衛生部門、社保部門和醫院三家共同擔任。政府要鼓勵有能力的企業研發新藥,為研發型企業建立一個合理、公平的采購環境。新的醫改方案已經出臺,方案中明確規定了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這是對過去實行了8年的藥品采購政策的一次大調整。這樣的改革是對以新藥和首仿藥為主的研發型企業的鼓勵,政府有可能在新藥定價、醫保目錄調整以及縮短新藥進入醫保時間方面給予政策幫助。據業內人士透露,對納入基本藥物目錄的新藥,政府可能在基礎價格之上提高30%左右。
(二)實行藥品定價機制,削減藥品價格空間,增加醫藥企業和其醫藥代表的行賄成本
首先,成立由醫學、藥品學和物價方面專業人士組成的談判小組與醫藥或者醫療器材的廠家展開談判,談判的過程應當公開、透明,邀請各方人士參加,接受他們的監督,有條件的可以考慮進行網絡同步直播,向大眾征求意見,充分尊重其參與權。其次,藥品的定價需經過聽證會的環節。在政府確定藥品正式價格之前,將聽證會的結果在網上進行公示,征求和收集廣大群眾的意見,根據公眾意見進行綜合考慮后核定最終價格。聽證會以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為主導,成員應該包括專家學者代表、企業代表、消費者代表、專業性消費者協會的代表等,有他們共同參與的藥品定價,形成相互制衡的約束機制和信息溝通機制,通過聽證會的方式來增加藥品定價的透明度和科學性。最后,建立職能完備的藥品價格審計管理機構,實現藥品定價機構和新藥審批部門一體化管理,由質量成本監控機構、藥品價格管理機構與負責新藥審批、市場準入、運行規程制訂的管理機構共同組成藥品定價的聯合審計機構,對藥品價格進行集中審計,以最終建立完善的藥品定價審計管理體制。通過這三個環節,醫藥和醫療器材的價格在層層考核、監督下最終確定,有效防止高利潤情況出現,利潤縮水使得一方面商家行賄的動力就變小了;另一方面商家如果行賄的話,成本過高,可能最終會得不償失,這種機制下行賄的幾率會減少。
(三)強化監督機制
監督機制包括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法律監督應提高反腐敗機構的工作效率,提高破案率和加大懲罰力度,依法給醫療腐敗分子以嚴厲制裁,大大提高醫療腐敗的成本。首先,破案率高,及時進行司法追訴,加大了醫療腐敗心理成本,讓受賄的人都在形成畏懼的心理,不敢“伸手”。其次,嚴格刑罰,加大對行賄犯罪的懲罰,提高罰金的數額,完全沒收通過行賄得到的收益,使行賄失去獲取利益的意義,對行賄人起到威懾的作用。社會監督方面,推行醫療信息公開制度,對醫療商業賄賂行為加以曝光;完善舉報制度,鼓勵和保護群眾的舉報行為。公眾了解清楚醫療商業賄賂的案情以后,就會形成對這種行為譴責的社會言論,醫療商業賄賂的丑聞經過社會言論的傳播進入到每個家庭、每個公民的面前,同時又能迅速地將公眾的反應傳遍整個國家,使公眾的思維與情感對醫療商業賄賂的行為產生憎惡之情,這樣行賄人和受賄人就會成為“過街老鼠”,給他們造成強大的社會壓力。輿論監督方面,記者被俗稱為“無冕之王”,發覺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事件,賄賂行為是大眾所痛恨的,所以,記者尤為關注,客觀上發揮了對醫療行業的監督作用。
(四)加強對醫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及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
法律不是萬能的,在完善法律的同時,醫生職業道德的培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養醫生職業道德應該做到:一是從學生時代開始教育和樹立良好的職業操守同時將醫療道德法律化,一個國家的道德法律化程度高低,直接體現了該國家的民主和文明程度,所以,越是民主和文明的國家,其法律的道德屬性就越高。因此,將醫療道德法律化是社會進步的趨勢,社會文明的體現。二是在醫務工作中創造好的大環境,對醫生從醫術到醫德進行全面定期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醫生進行獎懲。社會風氣在精神層面上極大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因此,從國家到醫院自身都要努力營造一個廉潔自律的社會風氣,以廉潔為榮,有醫德的醫生及時獎勵,獎勵不僅是精神上的表揚,而且物質上也可以視實際情況給與獎勵。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社會樹立起廉潔行醫的社會風氣。
醫療商業賄賂于國于民都危害極大,所以治理醫療商業賄賂迫在眉睫,新醫改方案的出臺給醫療行業的合理、透明運行照亮了道路,要遏制這種丑惡現象的發生要從法理、文化、社會、輿論多方面入手,標本兼治,最終形成廉潔的醫療環境。
參考文獻:
[1]任成印.醫療商業賄賂的成因與法律規制的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2]陳志東.醫療系統商業賄賂犯罪透析[N].江蘇法制報,2008-8 -1(006).
[3]李基聯.醫療腐敗的危害及對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6:15-19.
[4]沈永健.醫事法律規范合道德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論文,2004:27-31.
[5]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0424/578030.shtml.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