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冰
摘 要:詞素化包括音節詞素化和詞的詞素化。漢語中有連綿詞和外來詞的音節詞素化現象,并以單音節詞素化為主。英語外來詞的音節詞素化較為普遍,除了單音節詞素化,雙音節和三音節詞素化的現象也不少。另外,漢語和英語中一些原本獨立的詞也表現出詞綴化的傾向,成為構建新詞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漢英語言固有的詞匯結構體系的差異又使漢英語言詞素化現象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關鍵詞: 詞素化;外來詞; 詞匯;對比
中圖分類號:H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7-0205-03
目前我國語言學界關于詞素化的研究并不多見,郭鴻杰和周國強[1]指出,詞素化是外來詞在漢語詞匯系統中的動態形式,且已成為構造新詞的方法之一;雷良啟[2]認為雙(多)音節單純詞的節縮語素化是漢語語素發展的一種表現;董曉敏[3]闡釋了外來詞音節語素化的文化因素;車錄彬[4]也分析了漢語外來詞的音節詞素化的現象和成因。然而,目前關于漢英語言詞素化的對比研究近乎空白,因此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語言學領域。
一、音節詞素化和詞的詞素化
詞素化包括音節詞素化和詞的詞素化。所謂音節的詞素化,是指從多音節詞素中分化出來的那部分音節代表整詞意義參與構詞,從而獲得語素資格。例如“的”是從外來詞雙音節詞素“的士(taxi)”中分化出來的詞素,“的”原本是純粹記音的漢字,由于使用的廣泛而逐步獲得了表義的功能,由單純表音到音義兼表,代表整詞意義參與構詞,而且有一定的能產性。由“的”構成的詞語就有很多,如:打的、坐的、叫的、面的、摩的、飛的、板的、的哥、的姐、的票等等,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音節詞素化的表現。
王文斌教授在其《英語詞法概論》書中提出了英語詞的詞素化概念,認為“所謂詞的詞素化,就是指能獨立運用的單詞,因語言表達的需要在構詞上表現出詞綴的行為,能與許多詞組合構建出許多新詞,具有很強的構詞力。”[5]334-335詞素化的詞在構詞中可起到前綴或后綴的作用,即起詞素的作用。譬如英語“bound”一詞,原本可以作過去分詞和形容詞,但它一旦與各種名詞結合,至少能表現出四種意義,在詞性上均為形容詞:(1)表示“受約束”,如cultural-bound(文化制約的);(2)表示“籠罩”,如snow-bound(白雪皚皚的);(3)表示“方向”,如south-bound(向南前進的);(4)表示“封面”,如paper-bound(紙封面的),等等。“bound”就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能構建出30多個形容詞,在構詞中起后綴的作用,是詞的詞素化表現。
本文擬對漢英詞素化的特點進行對比分析,探討漢英語言詞匯發展的共性和差異,幫助語言學習者提高對漢英詞匯構建和意義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的整體認知。
二、漢英音節詞素化對比
(一)音節詞素化的類型
1.本族詞語的音節詞素化。漢英詞匯系統中的詞素化現象首先表現為本族詞語的音節詞素化。漢語中有一類雙音節的單純詞,俗稱連綿詞,原本連綿詞中的音節合則有意,分則無義,但隨著人類認知的擴展和表達的需要,連綿詞被節縮成一個單音節語素再重新構詞,人們可以從“蝴蝶”、“螞蟻”、“駱駝”、“蜘蛛”、“蟾蜍”等連綿詞中分別析取出音節“蝶”、“駝”、“蟻”、“蛛”、“蟾”,詞素“蝶”可組成“蝶舞”、“蝶泳”、“蝶戀”、“飛蝶”、“鳳蝶”、“花粉蝶”等,“駝”可組詞“駝峰”、“駝背”、“駝鈴”、“駝毛”、“駝子”、“駝員”等等,被節縮出來的詞素代表的是原詞的整詞意義,只是形式上簡化了,這種現象也稱為“無義音節語素化現象”[6]。
英語詞匯系統中亦早有截取音節構詞的現象,也叫“析取(clipping)”,例如英語詞“extra, flu, lab, limo, navy,phone, plane, quiz”分別析取自“extraordinary, influenza, laboratory, limousine, navigator, telephone, areoplane, inquisitive”。[7]180-181通常析取出來的音節由于使用的頻繁和歷史的久遠已根植于語言中。被析取的音節有些變成了自由語素,能獨立成詞和運用,亦可與其他語素組合構詞。另一些被截取的音節成為了粘著語素,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和其他詞根組合成詞,起詞綴的作用。
2.外來詞音節的詞素化。漢語外來詞的節縮構詞現象也由來已久,過去一般出現在術語、國名、地名等專有名詞中,例如,譯自梵語的外來詞“佛陀、塔婆、禪那、魔羅、僧伽、比丘尼、釋迦牟尼”分別被節縮為“佛、塔、禪、魔、僧、尼、釋”,代表原詞的意義來構造新詞。還有音譯外來詞“美利堅、德意志、蘇維埃、法蘭西、亞細亞、歐羅巴、馬克思、莎士比亞”等分別被節縮為單音語素“美、德、蘇、法、亞、歐、馬、莎”再重新構詞的現象也非常普遍。現代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使漢語的外來詞與日俱增,外來詞的詞素化現象已從專有名詞擴大到普通名詞,甚至動詞。可以說,外來詞的詞素化已成為現代漢語詞匯系統中構造新詞的方法之一。[1]例如:“因特網(internet)”的“網”從整詞分化而出, 代表整詞意義參與構詞,有很強生成能力,可構成“網絡、網站、網址、網頁、網吧、網民、網友、網蟲、網卡、網戀、網聊、上網、聯網、校園網、人才網”等幾十個詞語,就是外來詞音節詞素化的表現。
英語中外來詞音節的詞素化的現象更為普遍。英語的詞匯大多來自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等語言,根據Zeiger的《英語小百科》的統計,英語中來自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根和詞綴占了總數的85.6%。[8]許多外來詞最初都是被整個借用,其中一些后來逐步分解出音節來構詞。例如,英語“robot”是一個單詞,它是捷克作家Karel Capek在他的一部科幻劇中首先使用,指能給人干活的“機器人”。該詞是他根據指“工作”或“苦工”的捷克語單詞“robota”創造出來的。后來人們從“robot”中截取出音節“-bot”,代表“機器人”的含義,構造出bugbot(竊聽機器人)、cancelbot(銷賬機器人)、knowbot(機器智人)、sexbot(性智能用具)、chatterbot(饒舌機器人)等新詞。又如,“cafeteria(自助餐廳)”借自西班牙語,后來該詞被截取出后兩個音節“-teria”來構詞,表達各種“小店”和“小吃店”,析取自德語名詞“hamburger(漢堡包)”的音節“-burger”被用來表示某種“夾心面包”,借自意大利語的名詞“paparazzi”原意是“專門追逐名人偷拍照片的攝影者或記者”,后來被析取出“-azzi”或“-razzi”音節構成,表示“跟蹤者”之意,等等。[5]285-286
(二)音節詞素化的形式
第一,漢語詞匯中音節的詞素化主要表現為單音節詞素化,多音節詞素化的現象極少。這是漢語以單音節詞素為主的特點、雙音節造詞的規律所制約的結果。例如漢語外來詞“佛陀、僧伽、酒吧、迪斯科、啤酒、巴士、奧林匹克”等都是析取出單音“佛、僧、吧、迪、啤、巴、奧、咖”等重新構詞的。象從外來詞“馬拉松比賽”中析取出三音節詞素“馬拉松”來構詞的情況少之又少。然而,英語詞匯中單音節和雙音節的詞素化現象都很多,也有少數三音節詞素化的現象。例如,詞素“alterna-, docu-, info-, incog-, -holic, -burger, -cise, -teria”等分別析取自“alternative, documentary, information, incognition, alcoholic, hamburger, exercise, cafeteria”等等。這是英語以音節構詞,英語中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詞并存的特點所決定的。
第二,漢英語言中詞素化的音節都有析出于詞首的,也有出于詞尾的。漢語析取自詞首的音節如:佛(陀)、僧(伽)、的(士)、啤(酒)、迪(斯科)、咖(啡)、巴(士)、奧(林匹克),析取自詞尾的音節如: (蝴)蝶、(螞)蟻、(駱)駝、(蜘)蛛、(酒)吧,(因特)網。英語析取于詞首的的音節如:extra(ordinary), info(mation), hyper(critic), hyp(ochondriac), homo(sexual), stereo(phonic),析取自詞尾的音節如:(ro)bot, (cafe)teria,(ham)burger,(para)razzi,(alco)holic,(enter)preneur”等等。
漢語和英語的音節詞素化現象是語言詞匯擴展的自然趨勢,它反映出人們避繁就簡的構詞傾向。外來詞音節的詞素化折射了人類社會對外來文化動態的認知過程:人們總是首先認識外來文化表象及其語詞形式——外來詞,然后再認識其內部文化特質——外來詞音節語素化,最后加以創造而使之洋為己用,從而豐富語言的表達。漢語和英語音節詞素化的差異說明了詞匯的發展演變總是受到語言本身的結構所制約,這是人類認知的自然過程。
三、漢英詞的詞素化對比
(一)漢英詞的詞素化類型
1.舊詞素被賦予新義。詞素化詞在與其他詞組合時是作為一個特定的詞素加以使用的,其語義在某種程度上已被虛化,是一種半虛半實的詞素,一種準詞綴。[5]335盡管關于漢語是否有詞綴一說學界仍有爭議,但是漢語實詞虛化的構詞現象卻是不爭的事實。“現代漢語中的詞綴實際上是實詞虛化、形式化的結果。”[9]例如“手”用在名詞、動詞、形容詞之后,組成“旗手、水手、歌手、號手、槍手、新手、能手、選手”等名詞,這時的“手”已經失去了其本義,具有了泛化的“……的人”的意義。這樣,原本獨立運用的詞“手”在構詞中起到類詞綴的作用,這樣“手”就詞素化了。根據潘文國等人對20世紀50—80年代早期主要論述過詞綴的14部(篇)著作的研究,收集到的漢語詞綴有近400個。[9]
在英語中,詞的詞素化現象也非常普遍。“從歷史上看來,自由詞素失去其獨立地位而成為粘著詞素是很正常的。例如后綴-less原本是一個形容詞,意思為devoid of,后綴-dom, -hood, -ship也都曾經作過獨立的名詞,-dom的意思為doom, judgment, statute,是現代英語doom的祖宗,-hood表示condition或者state of affairs,與原來的名詞hood(蓋頭物)的意思相去甚遠了。”[10]64詞素化的詞在構詞中作前綴或后綴,生成能力極強。例如:ill-常與過去分詞結合,構成形容詞,描述執行有誤或執行不當的行動,如ill-judged(判斷不當的)、ill-treated(受虐待的)、ill-considered(考慮不周的)、ill-chosen(選擇不慎的)等;ill-與名詞或形容詞結合,可構成新的名詞或形容詞,表示令人不愉快的人或事,如ill-mannered(行為粗魯的)、ill-tempered(脾氣暴躁的)、ill-treatment(虐待)、ill-fortune(不幸)、ill-will(惡意)等。這時,ill-已有了前綴的特征,與作為自由語素的ill相比,詞匯地位已經大為弱化了。
2.舊詞語的意義被擴展。漢英詞素化的另一種現象是舊詞語的意義被擴展,組成了許多反映新生事物的詞語。例如,近年來漢語顏色詞“綠色”頻頻以各種轉喻義與其他名詞復合而構成新詞,詞素“綠色”至少有四種意義:(一)快速便捷:如“綠色通道”;(二)環境保護或環境污染治理: 如“綠色產品(指環保型產品), 綠色交通(指尾氣排放量為零的電車),綠色壁壘(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而對進口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綠色殯葬(指既不占地又不污染環境的殯葬方式)”;(三)指健康,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發展的)健康持續和公眾健康: 如“綠色網絡、綠色閱讀空間、綠色地產”;(四)指扣除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損失后所得的(值): 如“綠色GDP”。[11]“綠色”的轉喻義都與其象征義“環保、健康、充滿生命力”有關,是語義的虛化或泛化的表現。而且詞素“綠色”的能產性很強,可構成“綠色奧運、綠色消費、綠色建筑、綠色城市、綠色農業、綠色革命、綠色標志、綠色能源”等幾十個詞語。
又如,英語獨立詞free既可與現在分詞結合構詞,起前綴的作用,指不受約束和控制的,如:free-flowing(暢通的)、free-floating(任意漂浮的)、free-ranging(無限的)等;free又能與名詞結合構詞,起后綴的作用,描述事物不再具有原名詞的性質,如:debt-free(無債的)、risk-free(無風險的)、pollution-free(無污染的)、smoke-free(無煙的)等等,這樣,free的本義弱化,意義擴展,其成詞能力也很強,具有明顯的詞素化特征。根據Sinclair等編的Word Formation 詞典收錄的前后綴有近300個,其中包括-ability, -conscious, cross-, double-, -first, fresh-, home-, -most, -poor, -worthy等70多個原本只是實詞的詞素[12],它們的構詞力都很強,這些實詞詞素化的現象反映了現代英語詞綴發展的一種趨勢。
(二)漢英詞的詞素化形式
漢語詞的詞素化同樣表現為以單音節為主的趨勢,也有少數雙音節詞的詞素化。而且詞素化的詞通常不會發生詞形變化,但構成的新詞可能是雙音節,也可能是多音節的。例如,“熱”原本是個獨立的形容詞,也可轉化為動詞,還可作為詞根構成熱情、火熱等。這些“熱”都有詞匯意義,并且是實在的。但是在現代漢語的使用中,“熱”原有的詞匯意義已經趨于虛化,在構詞上產生了抽象的概括意義,并且逐步有了表示詞性的類化作用,即用來指普遍流行的熱潮。[13]由“熱”組成的詞語有許多:“旅游熱、出國熱、足球熱、籃球熱、劉翔熱、姚明熱、高跟熱、吊帶熱、托福熱、雅思熱、科研熱”等等。
英語詞的詞素化以單音節和雙音節居多,而且,英語中有一種獨特的現象,就是動詞過去分詞或名詞+ed結構的詞素化現象。根據Sinclair等編的Word Formation詞典,這類的詞素有-bound, -based, -headed, -made, -minded, -related, -ridden, -sized, -stricken共9個,它們的構詞能力都非常強。譬如與-based組成的詞語有50多個,與-headed,-minded組成的詞語分別有40多個。[12]71-114它們多數與形容詞和名詞搭配,構成形容詞,例如:(1)-based: market-based(以市場為主導的),computer-based(以電腦為主要工具的),broadly-based(有廣泛基礎的),foreign-based(以國外為基地的);(2)-headed:big-headed(傲慢的), clear-headed(思維清晰的),soft-headed(意志薄弱的), shaven-headed(剃過頭的);(3)-minded:absent-minded(心不在焉的),open-minded(思想開放的),comumunity-minded(熱心為社區服務的),career-minded(有事業心的),等等。另外,英語中一些短語也表現出詞素化的跡象,如“-in-law”可與名詞組合構詞,指姻親的家庭成員:father-in-law(岳父,家翁),mother-in-law(岳母,家婆),daughter-in-law(兒媳),son-in-law(女婿),sister-in-law(夫或妻的姐/妹),brother-in-law(姐夫、妹夫),等等。又如,“-to-be”常常與名詞組合構詞,指某人或某事將成為所描述的名詞,例如,“mother-to-be”指的是將為人母的已有身孕的婦女,“husband-to-be”是指已經決定結婚的未婚男子。如此類推可以構造出許多詞語:bride-to-be(準新娘),wife-to-be(準妻子),parents-to-be(準父母),emperor-to-be(未來的國王),teacher-to-be(未來的教師),lawyer-to-be(未來的律師),等等。
漢英詞的詞素化的共性是詞匯發展的自然趨勢,也是世界文化交流、漢英語言接觸日益頻繁而對語言影響的結果,其各具特色的詞素化現象是漢英語言各自構詞特點所決定的。
四、結語
外來詞音節的詞素化和詞的詞素化是漢英語共有的語言現象,是人類詞匯發展的自然趨勢,也是現代漢語和英語構建新詞的重要方法之一。漢語中有連綿詞和外來詞的音節詞素化現象,詞素化的音節以單音節為主,同時,漢語一些原本獨立的詞也表現出準詞綴化的傾向。相比之下,英語外來詞的音節詞素化較為普遍,除了單音節詞素化,雙音節和三音節詞素化的現象也不少。和漢語一樣,英語中一些原本的詞根詞也表現出詞綴化的傾向,構詞力很強。可以說,詞素化的擴展演變是人類語言詞匯動態發展的自然規律,詞素化的共性是詞匯發展的自然趨勢,也是世界文化交流和語言接觸對語言影響的結果。但語言本身固有的詞匯結構體系的差異又使漢語和英語的詞素化現象保持著各自的特色,反映了不同語言的人們有不同的認知心理。漢英詞匯系統中的詞素化現象對比研究才剛剛開始,更多有意義的發現還有待我們做更深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郭鴻杰、周國強.20年來英語對中國大陸現代漢語詞法和句法的影響[J].外語教學,2003,(5):18-22.
[2]王建華、張涌泉主編.漢語語言學探索[C].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238-243.
[3]董曉敏.外來詞音節語素化的文化語言闡釋[J].語文研究,2003,(1):30-32.
[4]車錄彬.漢語外來詞音節詞素化現象及其原因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6):131-133.
[5]王文斌.英語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335-343.
[6]孫繼善.無義音節語素化的形成及特點[J].語文學刊,1995,(5):32-34.
[7]Katamba, Francis. English Word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180-181.
[8]張維友.Word與“字”的形態結構對比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2007,(5):83-89.
[9]張維友.英漢語綴合構詞法比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2):37-40.
[10]Stockwell, R. &Minkova, D., English Words: History and Structur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64.
[11]王馥芳、馬蘭梅.風靡新千年的流行詞素“綠色”[J].辭書研究, 2006,(3):217-219.
[12]Sinclair, J. et al.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uides 2: Word Formation[Z],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1.
[13]劉英凱.漢語與英語的共有詞綴化趨勢文化順涵化的鏡像[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1):96-102.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