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炎
[摘要]理解尊重學員,嚴格要求與關心幫助相結合,及時肯定和鼓勵學員,做學員的良師益友,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教學中實現互動,達到“師生相長”,保證教學質量。
[關鍵詞]關愛 互動教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920183-01
“互動”是現代詞,具有相互、共同、溝通、交流和表現之含義。筆者是從事部隊教育的教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嘗試到“互動”這個概念,是在目前新形勢下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育目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互動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員講授外,還應調動學員的情緒,吸引學員的注意力,讓學員參與到授課行列,和教員相互交流、互相溝通、勇于表現、力求學懂學通,達到教學的目的。
此外,“互動教學”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授課方式的“互動”,還應注意課堂以外,其中包括:操場、食堂、寢室、文藝場所等,都是師生進行“教學互動”的平臺。
通過長期的部隊培訓教學,深切感悟到實施“互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其前提是教員必須關心、愛護學員,理解、幫助學員,這樣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取得良好的互動效果。
關愛學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部隊教員必須熱愛軍隊、關愛學員
作為一名部隊教員,受軍隊多年的培養,從一個稚嫩的中學生轉變為一名合格的軍校學員,再成長為一名光榮的部隊教員,其中凝結著黨和人民的無限關愛,凝結著需多領導、老教員和戰友的教誨和奉獻。熱愛軍隊、心系部隊,為部隊培養合格的學員,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只有熱愛軍隊,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關愛學員,才能教好學員,這是一名軍人、一位部隊教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關愛學員,首先是理解并尊重學員
關愛學員,就要理解尊重學員,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保護學員的自尊心,幫助學員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員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滲透和激勵,既做學業上的嚴師,又做生話中的益友,行動上接近學員,心理上貼近學員,教學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使學員有心里話愿和你說,敢和你說,做好學員的“人生顧問”,互動教學便有了良好的基礎。反之,如果教員成為了學員的對立面,產生了情感抵觸,道理講的再多,學員也可能是充耳不聞。
三、肯定和鼓勵,是關愛學員的一種有效方法
關愛學員,要不斷地給予學員肯定和鼓勵,它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適當的贊美言辭是滋潤自信心的雨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賴學生,他說:“我加入學生生活中,便發現你們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學員得到了肯定和鼓勵,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既能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又使學員更加自主、自強、自信、自立,更能發揮個人主觀能力性,充分展現聰明才智。
四、后進生更應得到關心和幫助
關愛學員應體現在公平對待每一個學員,特別是對優等生、后進生,不僅要一視同仁,而且更應關心和幫助后進生,優等生固然值得表揚,后進生更需要幫助和照顧。
造成學業不好的因素很多,有不求上進、學習興趣不高、聽課效率低下、學習方法落后等主觀原因,也有人際關系不和諧、家庭困難多、反應不夠敏捷等客觀原因。要善于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予以大力鼓勵和表揚,激發其上進心,提升其學業信心;并且多與后進生交流,了解其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共同找出造成學業不佳的主客觀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幫助其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成績。
五、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互動教學的潤滑劑
一個學員如果得到了教員的愛護,他會感到心情舒暢、思維敏捷,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同時他也會更信任教員、更愿意與教員溝通,學習積極性就會高漲,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
另外,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助于雙方的感情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密切配合、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這是保證教學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師生之間所產生和形成的一切,既是師生交往的結果,也是師生共同面對和分享的成果”。
師生關系的融洽,它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學質量是關愛學員的最好表現
優秀的教員首先應該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熱愛教育、獻身國防的精神,要不斷提高個人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其次,要具有修身意識,正人者必先正己;應處處嚴于律己,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風范,要求學員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以求真、至善、達美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事事為人師表,做學員的良師益友;要以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豁達樂觀的胸懷、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業精神、堅強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引導學員,培養學員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加強文化修養、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教學水平是一個教員在課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現,也是影響學員業務素質的最直接因素。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因此,教員要增強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教育的規律與教育的藝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學員信任和信服,這是對學員最好的關心和愛護。
參考文獻:
[1]龔東進等,教師職業道德,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2年.
[2]周德義、楊志紅,師德修養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李謹瑜,論師生關系及其對教學活動影響,西北師大學報,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