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G8是意料中事 運作效率受到質疑
G20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本報特約記者 劉雅芳 本報記者 夏 穎
隨著G20峰會的塵埃落定,人們從最初的對一系列成果的憧憬中冷靜下來,開始認真審視峰會決議的可行性和效果。大多數分析認為,G20峰會雖然達成了可觀的、令人振奮的決議,但是能否落于實處尚未可知。美聯社27日更以“更大的世界經濟俱樂部,同樣的苦惱”為題發文說,世界上最強勢的俱樂部如今已經大大膨脹,但G20的麻煩似乎不比G8少多少。
眾多決議取決于執行力
美聯社評論說,這次的G20峰會跟以前的G8峰會情況雷同,都是制定了崇高的目標,但詳細而有效的計劃卻少之又少。法國和德國尋求嚴厲處罰貪婪的銀行家,而美國卻在反對,結果就是要求金融機構管理者薪金與業績掛鉤的提議沒有任何約束力。這讓那些要求限制銀行家薪水的人深感失望。另一方面,各國領袖也同意,銀行需要提高資本質量,以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各國應在2010年底訂立新的銀行資本額,在2012年底以前實施,但在新的規則出臺并產生效果前,來自銀行業的強烈反對很有可能再次改變這些規則。
《華爾街日報》則批評說,G20同意建立一個廣泛的經濟政策協調機構,在這一框架下,成員國將定期相互評估其他國家的政策,確認是否需要調整。但相關行動全靠自覺,沒有有效執行機制和制裁措施,很可能使計劃流于形式。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莫里奇說,“沒有制裁,聲明沒有任何意義。相關國家會討論一下變革,然后發表個聲明,僅此而已。”國際勞工組織就被認為是這方面失敗的典型。
這次G20一個公認的最大成果,是賦予了新興經濟體更大的發言權。G20峰會采納美國主導的建議,要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IMF中的投票權提高至少5%。但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專家鮑斯渥斯認為,此事用處不大,因為把IMF理事會至少5%的票數改分配給發展中國家,犧牲的主要是歐洲的權益,美國不受影響,而且繼續享有否決權。目前,美國在IMF的份額比例為17.4%,中國僅占3.72%。
輿論質疑G20運作效率
鑒于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地位日益重要,讓G20替換G8的決定是預料中事。主要推手美國總統奧巴馬也說:“我們不能再用20世紀的方式,面對21世紀的挑戰。”G8這個豪華經濟俱樂部在過去的30年里負責世界經濟問題的決策,但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已占全球逾半,其中增長最快的多不屬于G8成員。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加速了權力移轉的過程。
但也有人質疑,如此代表性或許擴大,但運作的效率未必更高。以G20成員的數量和多元性,恐怕只會讓政策協調的過程更復雜。8個國家有8種意見,20國就至少有20種意見。如果決策形成過程沿襲傳統,最后只會妥協成一個最大公約數,并無太大作用,效率也差。有觀察家擔心,從氣候問題到金融市場改革等所有議題,各國歧見仍深,最后可能以“共識”之名得出許多沒有效果的協議。因此G20需要找出有效方法,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發揮功效的組織。
G20對中國有更大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總的來說,這次G20峰會還是較有成效,但依然算不上一次具有顛覆意義的會議。”雖然美國推動IMF增加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投票權,但這部分讓步是出自歐盟而不是美國,可見這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而美國在其中依然扮演了自私的角色?!拔艺J為,要美國作出重大讓步依然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指望開一次會就能一步到位?!睂<艺f。
沈驥如認為,這次G20峰會對中國來說,還有更大的意義。作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奧巴馬邀請中國參與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應該說是對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承認,也是肯定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作用。這標志著中國不再像以往一樣,是重大國際經濟會議中的旁觀者,而是轉變為“游戲規則制定者”的身份。這種局面的改變,不僅能使中國更好地堅持與保護本國利益,同時也能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更好地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p>
環球時報200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