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三
今年是新中國60華誕,也是孔子誕辰2560周年。一般認為,孔子誕辰日為農歷八月廿七或陽歷9月28日。
60年來中國文化逐步走出走向偉大復興,并開始參與人類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毫無疑問,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而孔子則是儒家文化的主角。近年來,國內的祭孔熱、《論語》熱如火如荼,孔子學院全球開花。目前已殺青并即將上演的動漫《孔子》和電影《孔子》,將引發新一輪孔子熱的高潮。然而,國內外的孔子熱都存在著一個似是而非、不得不辯的問題,即孔子的“名份”不當。
孔子通常被稱為哲學家和教育家,或再加上政治家和文獻整理家兩個稱謂。實際上,孔子有所特長和建樹的領域遠非這四個。民國時期的學者陳煥章曾給孔子開列了18種專家稱謂。比如孔子周游列國,可謂旅行家??鬃由瞄L音樂,在齊聞《韶》則三月不知肉味,晚年歸魯整理《樂經》,可謂音樂家??鬃又鲝垺坝形氖卤赜形鋫洹保R魯夾谷之會陳兵以備不軌之齊,又曾親自率師墮三都,可謂軍事家。至于其他諸家稱謂,囿于篇幅不一一例舉。
但是,以某某家稱孔子是“名不正言不順”,因為某某家是中國引進西方現代學科分類而支離蔓延的結果,傳統上中國學術是文史哲不分家的。特別是孔子“學無常師”“無所不學”,所以孔子同時代的人說:“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意思是孔子無所不通、無所不精,無法用某領域的專家來稱呼他。
新中國以前,人們一直稱孔子是圣人。孟子說:“圣人,人倫之至也?!笔ト瞬W道藝、不專一家,是完美人格和崇高道德的典范,是人人都要學習和效法的榜樣。因此,以專家而不是以圣人稱孔子,不符合傳統,也不能彰顯儒家文化重視人倫教化和道德養成的特質,更無法突出中國文化的神圣性和超越性,只能使孔子形象和中國文化支離化和平面化。
除了圣人之外,先師也是孔子的重要名份,因為他是世界上有史記載最早的職業教師,也是人類文明的偉大導師之一。所以,有必要早日把孔子誕辰法定為中國教師節,并爭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孔子誕辰設為世界教師節或國際教師日。印度曾成功推動第61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10月2日,即圣雄甘地的誕辰作為“國際非暴力日”。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中國迄今為止沒有貢獻一個國際性的節日,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是推動孔子誕辰為世界教師節或國際教師日的必要前提。民國時期以及我國的臺港澳地區,皆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目前,兩岸四地統一以孔誕為教師節以彰顯中華文化統一性和偉大復興的呼聲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尚沒有自己的教師節,而美國的加州和紐約則在廣大華人的推動下,近年來頻頻把孔子誕辰設為本州的年度教師日。因此,推動以孔子誕辰為世界教師節或國際教師日,并非空想?!?(作者是北京學者。)
環球時報200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