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林夢葉
本報特約記者 王軼峰
第3次中日韓外交部長會議28日在上海舉行。由于此次會議是為下月召開的中日韓首腦會晤預熱,也是日本鳩山內閣上臺后首次派這樣級別的高層出訪,因此十分受關注。中國學者呂超認為,對會議的關注反映了外界希望亞洲的和平穩定能夠有一個新局面。
三國外長就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東北亞形勢、氣候變化、軍控、裁軍與防擴散等問題交換了意見。中國外長楊潔篪表示,三國應進一步構筑穩定的戰略互信,推動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的合作,持之以恒地開展三國社會人文交流,共同促進東亞合作和地區和平與發展。
日本《每日經濟》28日稱,本次會議的一個關鍵點是日本新政府上臺后三國合作關系的設定。“有人期待以本次會議為契機,令日本民主黨的東亞共同體構想能夠加快實現”。韓聯社認為,韓中日合作10周年令此次會議具有象征意義。“由于韓國是明年G20峰會的舉辦國,此次會議也將成為韓國呼吁中國和日本提供支持的外交舞臺。”
三國外長會在西方同樣引起關注。美聯社28日稱,“周一舉行的兩小時會談是對日本在鳩山新政府領導下與地區伙伴未來外交關系的一次測試”。法新社稱,此次會議是為10月10日的三國領導人峰會做準備。“除了討論朝核問題外,外長會還討論了日本提出的類似歐盟模式的東亞共同體建議”。
遼寧社科院研究員呂超認為,這次會議可以說是為下月即將召開的中日韓首腦會晤的預熱,對促進會晤有積極作用。其次,這是日本鳩山內閣上臺后第一次派出外長級別高層出訪,也給了外界一個了解當前日本狀況和外交方針的機會。但呂超認為,盡管從東北亞合作上來看,具有經濟實力的中日韓能夠引領東北亞經濟發展,同時也是地區和平穩定的力量,但現在談及建立“東北亞共同體”還為時尚早。▲
環球時報200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