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禁核目標對著干 想成為全球一流核國家
●本報駐印度、巴基斯坦特派特約記者 廖政軍 周戎●金豐●本報記者 王躍西 劉揚 孫微
新德里方面的高級原子能官員日前表示,印度已制造出2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跟美俄中都能制造千萬噸級當量的核武器相比,這個數字似乎不值一提。但就印度自身來說,這個當量證明印度的核水平有了質的突破,并將巴基斯坦和以色列遠遠地甩在了后面。近年來受到布什政府大力扶持的印度核能發展,現在成為奧巴馬“無核世界”理想的絆腳石,不知道算不算是對西方在核政策上推行雙重標準的諷刺。28日環球網的調查顯示,有72%的投票者對印度至今拒不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感到擔憂,而有59%的投票者認為印度持續發展核武器是“針對中國”。
印官員宣布核武突破
據英國《金融時報》27日報道,印度政府一些高級原子能官員稱,印度現在能夠造出“同世界主要核大國所擁有的同樣破壞力的核武器”。他們稱,印度已經造出2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證明印度已經具備了“全球性核戰略遏制能力”。文章說,如果一件核武器在5萬噸當量以上,就可以算是高當量。印度核能力加強后,其優勢將超過“勁敵”巴基斯坦。報道稱,印度方面的這些表態,恰好發生在伊朗公開表示正在建造第二座鈾濃縮工廠以及進行了短程導彈試驗之后,因此加深了國際社會對核軍備競賽的擔憂。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核情報研究專家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印度擁有制造20萬噸級當量的核武能力,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當量是2萬噸左右,1967年第一顆氫彈的當量就有330萬噸。當然,20萬噸當量的殺傷力已經相當強,當年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只有一兩萬噸當量。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戴旭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20萬噸當量相當于氫彈的當量,這說明印度在核武研究方面有了質的飛躍。現在,印度的水平和5個核大國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因為美中俄等國都有能力制造千萬噸級當量以上的核武,冷戰時期蘇聯還制造過設計當量高達1億噸的核彈,但因為無法找到足夠大的試驗場地,只能將爆炸當量調整為5800萬噸。但是與正在研制核武器的那些國家,如以色列、巴基斯坦、伊朗、朝鮮相比,印度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上了,像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也就是幾萬噸級的當量,而朝鮮兩次核試驗的當量可能只有幾千噸。”
印度拒絕“差別待遇”
印度自1974年開始發展核武庫,至今仍拒絕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在聯合國大會上呼吁更多的國家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并提議印度簽署條約。而印度則在給聯合國安理會主席的一封信中明確拒絕了美國的提議。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27日報道,印度外長克里希納在出席第64屆聯大一般性辯論時說,印度有著“無可挑剔的防擴散紀錄”,“我們歡迎實現無核世界”。談到拒絕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克里希納說:“國際核秩序不能存在差別待遇。”
盡管印度嘴上還很硬,但這幾天在印度國內圍繞核武器引發的議論表明,對于奧巴馬推行“無核世界”,印度還是相當關注和擔心。據印度《論壇報》27日報道,為期三天的“2009和平利用原子能”國際會議將于29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印度學者說,雖然安理會的決議并沒強制力,但印度恐怕難以抵抗壓力,而最終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據《印度時報》27日報道稱,上周五奧巴馬政府向印度方面保證,聯合國安理會關于《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等有關協定“并非針對印度”,并稱印度同美國達成的包括民用核能協議在內的“來之不易的協定”是“安全、有效的”。印度總理辛格在匹茲堡出席G20峰會時也對媒體說:“我們已經得到(美國)官方保證,美方將繼續履行(民用核協議的)有關義務。”
印巴開發核武都很艱難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人對核武的渴求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因為承受了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印度開發核武的過程可以說一波三折,非常艱難。1964年中國成功進行核試驗后,印度就展開了一場是否發展核武器的大辯論。當時的印度外交官西西爾·古普塔曾擔憂地寫道:“中國也許會不時地把非核武器的印度置于周期性訛詐之下,削弱印度在亞洲的政治和軍事地位。”反華政治家戈爾瓦爾卡更是聲稱“中國擁有原子彈迫使印度制造相同的東西”。
在這種思維指導下,印度開始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核武器的研發工作。1974年,印度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但當時印度不承認,稱其為“和平利用核能的一個爆炸試驗裝置”。1992年期間,印度拉奧政府正試圖進行核試驗準備,被美國偵察衛星發現,后在美方強大壓力下被迫作罷。1998年5月,印度瓦杰帕伊政府公開進行了5次核試驗,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但印度國內外都有一些學者認為,那5次核試驗是不徹底的,這也是國際社會認為印度還會進行核試驗的主要理由。而瓦杰帕伊在給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的一封密信中解釋了印度進行核試驗的原因:“在過去許多年里,我一直深深地關注著印度惡化的安全環境,特別是核環境。那個完全核武器化的國家(中國),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度的入侵。盡管兩國關系在過去10年得到了改善,但是不信任的空氣仍在持續著……”
作為對抗措施,巴基斯坦則在稍后進行了6次核試驗。而巴基斯坦研制核武器的過程同樣非常艱辛。早在上世紀50年代,素有巴基斯坦“國父”之稱的真納在面對印度不斷威脅的時候就指示:“就是讓人民吃草根和樹皮,巴基斯坦也要搞核武器。”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巴基斯坦目前有80件左右的核武器,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說巴基斯坦最多擁有250枚核彈頭。印度國防部近期宣稱,印度軍事力量將擁有與其面積、人口和世界上的地緣政治位置“相對稱的”最低限度核威懾力量。外界估計印度大約擁有100-140枚核彈頭。到2010-2015年,印度將擁有300-400件核武器。
在印巴的核軍備競賽中,美國顯然站到了印度這一邊。2006年7月,印總理辛格與美總統布什共同發表了《民用核能合作聯合聲明》。這項聲明的簽署意味著印度能夠合法地從擁有45個成員國的核供應國集團得到核燃料和核技術。
印度核武突破令周邊警惕
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核武突破顯然很焦慮。巴核技術委員會高級官員班努里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顯示了印度日益膨脹的做核大國的野心。印度過去一直以巴基斯坦為假想敵和幌子發展核武器,現在又以防止巴基斯坦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為借口,推進核武器發展。這不僅對巴基斯坦,也對整個印度洋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
28日環球網的調查顯示,在問及印度持續發展核武器的目的時,投票者中有39%選擇“證明自己是世界上有威懾力的核國家”,59%選擇“針對中國”,而只有不到1%的投票者認為是“針對巴基斯坦”。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研究室主任趙干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印度在這個當口公布自己的核武研制進度,與奧巴馬提出讓印度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有關。其實印度一共才進行過5次核試驗,這對成熟的核武國家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另外,發展核武是印度大國夢的一部分,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國家。中國對此不必過分擔心,因為中印關系已經與過去不同。需要指出的是這件事暴露了西方在核問題上的雙重標準,這正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至今面臨巨大障礙的重要原因。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問題學者李莉對《環球時報》說,這次印度承認自己擁有20萬噸當量核武,也有可能是回應之前印度國內關于1998年核試驗是否成功的爭論,用以暗示印度已經不需要再次進行核試驗了。李莉強調,要正確看待印度的核武發展,即使和中國發展友好關系,印度在戰略上也有追趕中國的需求,這點應該可以理解。▲
環球時報200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