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琴
超市里的膨化食品柜臺總是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也讓年輕人流連忘返。看電視、上網沖浪、飯后無聊時……美味的膨化食品是不少人的首選零食。
膨化食品之所以誘人,一方面是由于其多樣化的調味特色,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有脆爽迷人的口感。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標榜自己的產品更脆,口感更爽。可是,消費者有沒有想到,這些美妙口感是哪里來的呢?
膨脆口感的來歷
要讓食品變得蓬松,有4種方法:一種是經過酵母發酵,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從而使食品質地多孔,饅頭、面包就是這一類;另一種是用蛋白打發,產生泡沫,經過高溫固定下來,蛋糕就是這一類;第3種是化學膨發,就是用酸性鹽和堿性鹽反應,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讓產品疏松,餅干、油條都屬于這一類;第4種是高壓膨化,把產品進行高溫高壓處理,然后突然減壓,食品內部氣體膨脹,產生疏松多孔的結構,爆米花就屬于這一類。
膨化食品并沒有經過發酵,也沒有經過打發,它的膨松口感,主要是來自化學膨發和膨化工藝。膨化工藝雖然能夠讓產品初步疏松,但只有借助化學膨發的一臂之力,才能達到讓消費者更為陶醉的酥脆口感。
那么,化學膨發劑里有什么呢?據有關資料,我國用于糧食加工的膨發劑、化學發酵粉等里面大多含有碳酸氫鈉和明礬,包括鉀明礬和銨明礬等,常用于油條、面包和餅干等食品當中,也包括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會帶來大量的鋁
在各種膨發劑里,含有明礬的產品通常膨發效果好、氣孔細密,價格也相對較低。實驗表明,明礬的用量越高,膨發效果就越好。然而,明礬中含有鋁元素,加入明礬就會帶來鋁的殘留問題。無鋁膨松劑雖然早已研制成功,但因為成本較高,往往被企業所冷落。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膨化食品中鋁的殘留量應小于等于100毫克/千克,相當于萬分之一的殘留量。然而,為了追求“更脆”的口感,很多產品都添加了鋁含量過高的膨發劑,帶來了鋁污染隱患。
據一項實驗調查顯示,有3成膨化食品中鋁元素殘留超標。經過多方面的調查,排除了食品機械和食品包裝的污染可能,確證為含鋁膨發劑超標造成。
按照超標2倍計算,每吃100克膨化食品,就會帶來30毫克的鋁。對一個體重30千克的兒童來說,這已經是他們一天所能攝入的最高量。由于其他食物中也會含有微量的鋁,一天下來孩子攝入鋁的總量肯定會超標。
除了膨化食品,鋁還藏在哪里
除了膨化食品之外,添加含鋁添加劑的食品還有很多。餅干、蛋糕、油條、蛋卷、酥點、粉絲等食品,都有可能發生鋁超標的問題。據媒體公布的檢測數據,70%以上的油條、油餅、薄脆等酥脆面食鋁殘留量超標,有的甚至超標十幾倍之多。
如果一個人每天吃50克膨化食品,加上一根油條,再加上少量餅干或面點等,每天就會吃進去100毫克以上的鋁元素,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威脅,可想而知。
消費者一定要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切莫一味追求“更疏松、更香脆”的口感享受,不吃或少吃油條、膨化食品、餅干等食品,更不要同時吃這些食品。這些食品營養價值很低,少吃或不吃它們,對膳食營養平衡非常有益。
那么,日常家庭烹調中該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減少鋁污染呢?
◇不用或少用膨松劑、發酵粉、自發粉等產品。
◇不用明礬來泡發食品或者給食品保綠。
◇不用鋁鍋來烹調有咸味或有酸味的食品。
◇新鋁鍋要煮幾次再用,而且不要經常用鋼絲球來擦洗內壁。
>>小貼士
鋁的安全性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公布,鋁是一種食品污染物,每日允許攝入量為1毫克/千克體重。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成年人體重為60千克,那么每天最多允許攝入60毫克的鋁;如果是體重較輕的兒童,每天攝入量就要更少。據國內外文獻報道,鋁攝入過量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病變,表現為記憶減退、震顫與身體協調障礙等,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癡呆的風險。對兒童而言,鋁可能會影響智力發育,干擾思維與記憶功能。過量的鋁蓄積在人體臟器也會引起相應的病理損害,可促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并影響骨骼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