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增凱
鄧小平同志曾講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關鍵在教師。”高等學校教師不僅是某一學科領域的專家,還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承擔者,因此教師的能力素質、威信高低對教師自身和學生、對教育與教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正確認識高校教師角色
韓愈在《師說》中所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古人對教師角色的概括。不同年代賦予了教師不同的使命,當代高校教師的使命,再也不是韓愈在《師說》中所說的狹義要求了。誠如溫家寶總理所講的當代人民教師的責任與使命是:“傳道,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之道;授業,傳授學生建設祖國的知識和技能;解惑,引導學生思考、創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溫總理的話高度概括了當代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方向,也明確指出了當代教師的使命。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往往同時扮演著如下多重角色。
(一)榜樣模范,學生靈魂的塑造者
社會上的人們往往按照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理所當然地要求教師,特別是高校教師成為學生和公民的楷模。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知識的源泉、智慧的替身、行為的典范,教師的思想、品行、情感、意志力、人格特點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無疑會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在學生心靈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正所謂“師者,人之模范也”“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二)知識傳授,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評價者
“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豐富的知識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是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必要條件。高等學校如果沒有一流的科研,就沒有一流的師資;沒有一流的師資,就沒有一流的教學;沒有一流的教學,就不可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所以,在現代社會中,教師不能僅滿足于能向學生傳授現成的知識,而要積極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使自己不僅成為一名教育實踐家,而且還要成為教育理論家。
(三)良師益友,管理者與生活上的朋友
教師在課堂上、學習上是老師,在生活上是朋友、管理員和長者。大學生在年齡上和新教師相差不大,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上更愿意把老師當成他們的朋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與知己,熱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同他們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和他們打成一片。當然,教師在充當朋友角色時,又不能忘記自己還是管理員,是學生學習紀律的監督者和執行者。在關心愛護、幫助學生的同時,還要維持課堂教學等秩序,運用獎懲來控制調節學生的活動,創造優良的班集體,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應該培養他們好的生活習慣,引導他們處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懷、期望、幫助他們,充當好一個長者的角色。
二、新教師促進自我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做好崗前培訓,盡快進入高校教師角色
為使自己能盡快成長起來,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積極、認真地參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是對即將到高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新教師進行初步的、師范性質的適應性培訓。通過課程與講座的有機組合,能讓新教師在短時間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認真對待崗前培訓,會使自己以后的教學工作少走很多彎路。比如在教學內容難度上的掌握,專、本科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需要學習的課程又很多,教學中不能一味地拔高要求或簡單化,因當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及時調整教學難度,“學生跳一跳就可以達到”這就是合格教師的課堂標準。另外,崗前培訓不僅有利于縮短新教師由學生角色向高校教師角色轉換的歷程,以使其盡快適應高校教師職業角色的要求,同時還是高校教師資格認定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依據之一。
(二)增強責任感和修養,盡早規劃職業生涯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做道德的楷模”是高校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青年教師應該樹立起“三心”:愛心、責任心、進取心。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志當存高遠,有做一番大事業的志向。從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就應該認真思考:在教師崗位上怎樣才能做一名受人尊敬、愛戴與歡迎的好教師?自己是偏重于教學上的發展還是科研?在學術上應該達到什么樣高度?通過思考,樹立遠大的理想、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注重經驗學習
課前準備是否充分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首要環節就是要備好課。在正式上課之前,要把教材、大綱認真細讀一遍,從整體上把握本學科教學的重、難點,領會教學目的,搜集相關信息及閱讀其他資料和參考書,注意和跟蹤本學科最新發展情況,充實教材,分析課后習題并動手做一做,考慮教學思路,研究教學方法與策略。調查、研究和分析學生的學情,了解學校的教學設備、設施狀況,從而寫出教案。講完課后要及時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反饋并進行課后總結,寫下教學心得體會,為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的教學風格、教學方式、課堂組織能力,特別是對教材的理解,非常值得新教師學習。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心理需要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提出問題的人就是人才”。提出問題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大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新的觀點、新的發明往往就誕生在學生的靈感中。因而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并為學生提供大量提問的素材與機會,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信息反饋。隨著社會生活、就業壓力的加大,大學生中呈現出來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尖銳。要做一個好老師,不僅要求專業知識淵博,還要求有良好的心理學知識,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分析呈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加以輔導和糾正,讓他們時刻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只有學生的心態陽光了,教師才會真正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
(五)努力提高學術境界和科研水平
在大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發現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只有教師自己通過科研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途徑。通過參加科研,教師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學科在國內外的發展趨勢,使講課有豐富的內容,為學生介紹當前本學科的學術動態和研究方法,開拓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另一方面,通過參加科研,教師可以更好的了解社會需求,明確所教課程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授課內容能夠緊密聯系實際,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在完成好教學工作任務的同時,必須積極地開展科研,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參考文獻:
1.高海燕.如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化學教師之我見[J].化學教育.2006.5
2.趙平.試論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與職業道德規范[S].中國科技信息.2007.12
3.尹明靜.淺談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升格高等院校[J].化學教師教書育人.2007
4.李書蘭等.新教師如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藥學教育.2008年第24卷第6期
5.黃治.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http://www.msvtc.net/Article/pinggutl/pjtl/200711/1724.htm
6.李春玲等.淺談如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高校化學教師.http://journal.shouxi.net/html/qikan/yykxzh/syyjzz/2008121534/wz/20081125150324953_446820.html
作者單位:宜賓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