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耀葵
新課標要求學生應該成為課改的主題,應該成為課堂積極的參與者。但學生初進中學時,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對數(shù)學興趣問卷調查,有許多學生厭倦書寫。其實這批學生有足夠的能力解決數(shù)學課上的問題,關鍵是數(shù)學課上并沒有給他壓力,他也不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所以在行為上出現(xiàn)了問題,不夠專心,講閑話,讓老師頭疼,有老師在這一反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何分層訂目標,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呢?可以把一個班的學生按水平分為A、B、C三個小組,對于每個小組的學生制訂不同的目標,制訂評價標準,規(guī)定學習的期限,這樣,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勤奮起來。數(shù)學對他們來說不再是感到困惑、害怕,給他們多一點學習數(shù)學的權力,而不是老師一定要他們完成多少,讓他們選擇學什么和怎么學。這樣就能促進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A、B、C各個小組的學生可以自由跨越。當學生通過努力可以跳到A層,也可以降低要求退到C層。具體實踐下來,大多數(shù)學生不再害怕數(shù)學了,都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課堂上增加了學生的個人成長記錄袋。因為所有的學生都是不同的,他們是獨特的、豐富的、具體的。運用成長記錄袋可以鼓勵每一位學生好好地學習數(shù)學。成長記錄袋可以記錄學生課堂上最有價值的一次提問,也可以把最好的一次作業(yè)或最理想的一次成績、優(yōu)良或最好的一次作品收集起來,也可以把自己不成功的經歷總結起來,老師可以在每一個階段給學生進行一次有價值的評價,也可以幫助學生收集到一些有利于他們成長的證據(jù)。當學生看到他們的成長記錄袋時,看到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一些歷程,想必每一位學生都會熱愛數(shù)學。
還有的老師為了幫助每一位學生,激勵每一位學生,讓家長參與了教學工作,成立家長委員會。有許多家長一開始并不愿意到學校來,他們認為到學校來只會聽到同一個聲音:你的孩子很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學數(shù)學不開竅。或也有家長談到數(shù)學好難,我小時候數(shù)學學不好,對孩子也沒有信心。我們老師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善于與家長溝通,以實際行動感化家長,積極大膽地請家長參與教學工作中來,一起觀摩數(shù)學課,還要求家長謄批作業(yè),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家長的參與大大提高了各個層次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極大熱情,也帶動了其他學科的發(fā)展。有些家長甚至還請來了教育專家對孩子們進行了心理輔導呢。
在作業(yè)方面,我們老師通過集體備課,盡量設計少而精、多功能。趣味性強的作業(yè),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如果老師像指揮官一樣發(fā)布同樣的作業(yè)指令,所有的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寫,長期如此只能不斷地淡化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為避免如此,嚴格控制作業(yè)數(shù)量,盡量減少機械重復的練習、補充性的學習、取舍性的練習、條理性的練習、概括性的練習,以適應學生喜歡多變的特征。練習分層次的設計,高層次的同學解答難題,低層次的同學解答一般性的題目,鼓勵低層次的同學解答難題等等。高與低、難與易都是相對的,關鍵是讓每一個同學都主動參與學習,在班上逐步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風,即在兩者不斷轉化過程中,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得以提高了。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三角形ABC的兩邊a=3 b=4,求c。有許多同學會答c=5。這就讓低層次的學生通過這個問題把其思維過程中存在的“潛在假設”現(xiàn)象暴露出來了。學生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層次高些的同學能夠馬上意識到題設的三角形并不是直角三角形。老師接下來還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在直角三角形的兩邊a=3 b=4,求c。此時還會有部分同學回答c=5。“潛在假設”再次出現(xiàn)。層次好的學生馬上就會意識到要分清情況討論1.如果C為直角,則c=5 2.如果B為直角,則c=■但是會有學生出現(xiàn)第3種情況,如果A為直角,可能嗎?學生出現(xiàn)了“思維定勢”,通過分析,A不可能為直角。學生能力得到提高。進一步,老師課繼續(xù)設計這樣一個問題,abc是銳角三角形ABC的三邊,a=3 b=4,求c的取值范圍。這個問題可作為程度好的學生的思考題,這個問題也會激發(fā)所有學生的熱情,都會想去挑戰(zhàn)。這樣分層設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展。
在處理教材上,老師也會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情況,課堂上巧妙地采用心理戰(zhàn)術,使每一個同學都能投入地學、主動地學。例如鼓勵低層次的同學大膽發(fā)言,用相對容易的問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信心,對每一次的回答都應予以分析和表揚,鼓勵各層次的同學解決較難題,及時引導,樹立解難題的信心。
要真正實施分層激勵式數(shù)學教學還要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為此,我們老師要經常在一起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寫出教案進行評價,切實可行地實行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問”起來,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各個層次的問題。激勵式階梯教學法教案的設計要以“問題”為中心,層層問題要調動各個層次的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點難度,為什么呢?問題要怎樣給出,是學生提出還是老師設問,問題有沒有針對性,能不能達到效果,針對程度好的如何設問后進生,如何設問才能調動積極性。為此,我們教師不斷地進行聽課、評課、改正。最后總結出1.問題應該由學生提出。在我所教的班級里,我曾經嘗試過,老師精心備好課,課堂紀律也很好,學生也真正聽了課,但往往有這種感覺,學生模仿能力強,往往涉及到單個知識點的題目,學生做得很好。但一旦往后學,學生就苦不堪言。為什么?前面的知識忘了,公式怎么用也不會了。我想,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沒有針對性,學生也處于被動的地位。程度好的學生吃不飽,程度差的學生沒有真正弄懂,成績不理想,越發(fā)失去了學數(shù)學的興趣,根本談不上“分層”教學及“激勵”教學了。后來改進了教學方法,讓學生提問,要學生提問,必須讓學生自己學習。我出若干個問題,引導那些“差”生去學習。根據(jù)學生的問題,老師答題,最后整理。這樣,學生學得輕松,能夠理清自己的思路,把要學習的內容真正地化為自己的知識,慢慢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進入學習狀態(tài),就會有更多的問題提出,從而讓“每一個學生發(fā)展”;2.對于老師要制定一個長期計劃,改變評價學生的方式,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未必能馬上嘗到考試的甜頭。如果老師過于關注分數(shù),必然使學生的自信心受挫。有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笨,再也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了。那么老師一定要經常給學生講道理:分數(shù)高并不代表學得好,學習也不僅僅是為了分數(shù),而學習的過程將會多么的有趣。從而讓學生去體驗學習過程中的苦與樂。讓學生關注的是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習慣。要求學生個人多進行縱向比較,自己是否進步,引導學生克服對學習的畏懼心理,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及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問題后的興奮感,逐步增強自信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追求的是個體的心理體驗及對個人能(下轉第44頁)(上接第43頁)力的挑戰(zhàn),比較容易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的心理動機。此外,這種方式,容易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讓“每一個學生發(fā)展”;3.要讓學生的問題有價值。這就要求老師研究好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學會引導學生解題,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要他學會質疑,學會分析,明白數(shù)學題目是一個連續(xù)的推理式的行為過程。一定要讓學生完整地體驗分析過程,獲得經驗,增強信心,提升能力,有“價值”的問題才會慢慢出現(xiàn),不同層次的學生才會發(fā)生質的飛越。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的疑惑:1.班級學生容量太大,老師在實施過程中優(yōu)勢不能面面俱到,感覺非常辛苦。2.課堂時間缺乏,往往不能完成教學任務。3.有許多方案必須要得到學校的全面支持才能得到實現(xiàn),而現(xiàn)實往往條件不成熟。盡管這樣,激勵式的分層教學的效果是好的,值得在廣大教師中推廣。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