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君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以推進素質教育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實施新課程教學,必然要對傳統教學中因循守舊、機械單調的教學行為進行改革。以語文教學為例,中學語文作為重要的基礎科學,必須在發展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課堂教學恰恰是培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一、改革課堂教學,是大勢所趨,我們別無選擇
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究竟哪些做法抑制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呢?以下的一些教學現象反映了一定范圍語文教學的現狀。
1.在我們的教學中更多地重視知識的傳授、乃至灌輸,輕視創造精神的培養。就拿造句來說,許多教師為了學生語言的規范竟然讓學生背造句,還告誡學生在答卷時必須寫背下的句子,不準當時造沒有把握的新句子,而且句子的字數不要多,因為那樣會扣錯別字的分。
2.把活的語文教成了死的知識。對于許多課文內容,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側面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許多教師卻用成人的觀點、政治的觀點去套學生,致使最淳樸的認識泯滅了,最真實的認識遮掩了,培養的只是能說出教師“心里話”的“遵命學生”。
3.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缺乏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化。
4.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的割裂。我們許多教師的語文教學給學生的感受似乎是:坐在教室里才是學習語文,走出教室就沒有語文,語文和生活是割裂的。這種封閉、僵化的課堂教學使課堂少有了生命的活力。
二、改造課堂教學,教師的觀念必須要更新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從傳統的課堂模式中跳出來,就應首先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課堂上注意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當注意轉變以下幾點認識:
1.把教學工作視為教師生命的一部分,體現于教學工作創造性的勞動和對學生無私的厚愛上。許多教師把學生的分數作為重要的衡量價值的標準,因此,不能容忍自己在教學后學生會有錯題,不能容忍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不出自己的提問,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抱怨,或挖苦、或諷刺、乃至變相體罰。在這樣教師的課堂上,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夠得到培養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教師應當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在課堂上盡可能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樣就會用放大鏡去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之高興,創造性的教學會使教師的工作“升值”,才能體現出現代教師的教學風范。
2.教學是通過一定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學習,靠教師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傳統意義上的教學關注的是知識本身,自然“傳授”成為了這一概念下的教學方法,以至發展成“灌輸”。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會看到,學生很少主動發問質疑,很少和別人爭論問題,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學習是什么?學習就是“老師問,學生答”,學習就是“好同學回答問題差學生聽”,學習就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出發,我們應當重視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讓課堂成為學生各抒己見的場所,探索問題的場所,思想與心靈碰撞的場所,聆聽他人的發言互相啟發、取長補短的場所。
3.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應是啟迪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樹立學習信心,激勵學生不斷進取的一種手段。教育改革中最難的一項就是評價。在日常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把評價作為發泄情緒的一種途徑,隨意地貶低學生,宣泄心中的憤、怨;有的教師不是把評價作為刺激學生覺醒、進步的一種手段,而是以嘲諷的語言傷害了孩子的心靈,有的教師以“終結性的評價”給學生做出“不可救藥”的結論,使學生喪失了不斷進取信心……;在這樣教師的心中根深蒂固的是純粹的“知識教學觀”,學生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才體現了教師的價值。而真正的素質教育,則視評價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
三、改造課堂教學,必須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
1.尊重學生的個性。創新性蘊涵于學生個性的學習實踐中,語文教學本身可以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個性的尊重,難道不是嗎?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一首韻味無窮的古詩,給了人多少回味的空間,給了人多少想象的余地,它會引發學生許多獨到的見解。那一篇篇作文,不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在傾吐嗎?因此,我注意在閱讀教學中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議論,讓學生寫出鮮活的文章,傾吐出富有個性的語言。我只是指導學生梳理語句,更通暢地表情達意。
2.落實學生的主體的地位。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就要讓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動筆、去實踐。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落實,主體的能力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得以生成。怎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做法是:
(1)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
(2)精心設問,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情感。
(3)恰當地組織不同形式的小組討論、辯論。
(4)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質疑問難。
(5)簡化教師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議、思、評、寫。
(6)重視默讀的訓練,加強自學的輔導,給足自學的時間。
(7)拓展學生學習的途徑,豐富學生學習的手段。
3.給予積極的評價。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以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以增強學生自信心和上進心為目的的評價就是積極的評價。它不是簡單的表揚,而是善意而恰到好處的激勵,不斷地在學生心中點燃求知的火花,激發他們美好的學習的愿望,不斷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應當經常反思自己對學生的評價是否恰當。比如:在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的朗讀和質疑,是責備學生“怎么就讀不通順?”還是說:“相信你能讀好,再來一遍怎么樣?”是嚴肅地批評學生:“你想得根本不對!”還是微笑對他說:“這是你個人獨特的想法,下面再請聽聽別人是怎么想的。”教師一句不經意的帶有評價色彩的話,就有可能深刻地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總之,改革課堂教學,絕不是簡單的方法問題。作為一名新課改的教師必須從更新理念入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改造我們的課堂,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作者單位:三河市燕郊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