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祥
作業的設置與批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作業的設置
作業設置是教師了解課堂教學效果、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能力情況,以及時反饋矯正,實現教學目標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從實際出發,精心選擇和設置題型。作業設置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性要強。針對課堂所授知識點,根據學生的思維差異和學習能力及成績的差別,應盡量做到選取“上、中、下”三類題,使班里各類學生都能吃得飽,吃得消,吃得好。使學生學會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一般”到“特殊”的轉化,從而探索出各類題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解題能力。
2.典型性要強。根據所授知識的內容及特點,在選取各類題型時,應注重選取具有代表性強,能突出所授知識的重點,又能反映出教學大綱要求的題目。通過做這一類題目,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題型和解題規律,達到舉一反三,做一題,解決一類題目的目的。
3.靈活性要強。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選取題目的解法應具有多樣性,多變性,靈活性等特點,使學生在解題方法的多樣性多變性的靈活訓練中,提高基本技能,發揮邏輯思維,找到合理而簡捷的解題方法。
4.綜合性要強。選取的題目確實能整體概括講授的知識,既突出重點,又分散難點。綜合性題目能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怎樣把所學知識匯聚一起,綜合運用,從而有步驟分層次提高解題能力。
總之,作業設置要依據學生的個性思維差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既突出了重點,又能分散難點,使學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識、基本題型和基本解題規律,從而達到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形成知識網絡的目標。
二、作業的批改
作業批改是溝通教與學的重要措施,是對學生及時點撥,啟發思維,進行教育教學的良好時機。對于作業的批改,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分類式批改。根據學生的思維差別、基本水平,分類批改,并作好批改記錄。這樣能及時了解各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回授。例如對較差的學生的作業批改要更加精益求精,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時,要認真分析根源,及時處理,做到防微杜漸,不使問題積累,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激發式批改。古語曰:“人激則志宏”。不斷激勵學生,善于發現并及時表揚學生的微小“閃光點”,指出他們存在的不足,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收效顯著。單純以任務觀點批改作業,不會取得好的效果。批改時,針對每個學生的學風,個性思維的差異,學習水平的不同,以及作業情況給以不同的評語,則能溝通師生感情,激發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面批式批改。面批作業,可直接起到查漏補缺,對癥下藥的作用。可當面向學生展示存在的問題,抓住“常見病”“多發病”“易錯、易混點”,引導學生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揭示出各類題目的解題規律,找出不同題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使學生真正“親其師而信其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對批式批改。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生放在主動地位。批作業時,讓兩個學生交換批,使學生覺得老師對他們很信任,因此,他們認真批改,一絲不茍。這樣做,可以使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老師指導下,一邊批,一邊討論,互相了解解題思路,互相學習解題方法,并在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過的知識。久而久之,就可激發學生求知的強烈動機,逐步養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探索多種方法解題的習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另外,還可讓學生每人都備一個記錄本,對每次作業出現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用什么方法解決等留有記錄。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回顧一下,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好措施。
實踐證明,采取多種形式的作業批改,可促進優等生的自我發展,轉化后進生的自強能力,帶動大多數學生共同進步與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