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娟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變得更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為了使兒童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必須使他有一種豐富多彩的、引人入勝的智力生活?!痹谡n堂中,老師需有意識地注重孩子學習興趣的引導,注重在課堂上撥動他智慧的弦,用自己的智慧去解釋新的現象,新的問題。很多時候在課堂上,課前教學設計的預設會被學生思考后的自我發現給“攪局”,本來順暢的道路遇到了轉角。面對這種情況,可以跳開教案而跟進學生的思維,以匹配,以激活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讓老師和學生同時獲取教與學的快樂。我就二年級課堂教學舉兩例。
實例一:教學《快樂的節日》
在引入教學時,我提問:“你們度過哪些節日?”
學生踴躍發言,春節,元宵節,兒童節,國慶節……
我又問:“你們最喜歡哪個節日?”
學生齊聲:“六一兒童節?!?/p>
我問:“為什么?這一天你有什么感受?”
有的說“這一天我穿上新衣服,感覺特別美。”有的說:“這一天我要表演節目,感覺特別開心?!庇械恼f:“這一天可以觀看節目也特別快樂?!边€有的說:“這一天爸爸媽媽會買禮物,會帶我出去玩,感覺特別開心。”……
見同學們說到這,我總結說:“是呀,這一天就是我們快樂的節日?!庇谑?在黑板上寫下“快樂的節日”這個課題,準備進入課堂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可是,有一個小男孩仍舊舉著手。我請他繼續發言。
他說:“老師,這個快樂的節日還可以指別的日子嗎?”
我剛開始一愣,但馬上問道:“當然可以,你認為還有什么日子是快樂的節日?”
“是入隊的那一天?!?/p>
“你真會思考!你能告訴我為什么那一天是快樂的節日嗎?”
“那天我最高興了,”他的嗓門也變高了,“我們一起排隊走到一附,和一附的學生一起入隊,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幫我們戴上紅領巾,還集體拍照,我覺得很光榮?!眳^教育局將我校與名校實行聯合辦學制,一年級的新生入隊儀式集中在名校的大禮堂舉行。如今這個小男孩還記憶猶新。
話匣子一打開,小手都舉了起來。
“我也很開心,我那天穿著媽媽買的新衣服?!?/p>
“我那天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爸爸為我拍了照片?!?/p>
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談話中:“老師也記得入隊這一天,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早早就起了床,早早的來到學校。當站在隊旗下,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刻,我仿佛長大了許多?!?/p>
“走在路上,你們有什么樣的心情?”我抓住話題窮追不舍。
“特別開心。”
“我們看看《快樂的節日》這一課就寫出了你們這種心情,我們輕聲讀讀課文……”就這樣順勢將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調動起來,“詩中的哪些語句寫出和你們一樣的幸福和快樂?”學生學得更歡了。思維的撞擊、情感的交流、知識的學習融為一體。
有專家說:智慧課堂的標志是似水一樣的流動。
我的理解是:水的流動不著痕跡,遇方是方,遇圓是圓,永無聲息,勇往直前匯入大海,再海納百川。教學智慧就如水一樣開發是方或圓的各種潛力,張揚是方或圓的獨特個性,喚醒內心健康的精神,構建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終身發展。
實例二:教學《沉香救母(二)》第一節
我問:“從哪個詞看出時間過得很快?”
學生答:“轉眼間?!?/p>
又問:“這一轉眼間是多長時間?”
聯系前文:沉香8歲知道真情;后語:15歲拜別師傅,奔向華山。學生答:“是七年?!?/p>
我以為講到這已完成這節的難點,可是有一個小朋友高舉著手提出異議:“不一定是七年?!?/p>
我請他:“你是怎么認為的?請說說理由?!?/p>
我喜歡孩子在課堂上產生“怪念頭”,他們的“奇思怪想”往往令課堂生色,更令孩子的思維如空中斑斕的焰火,噴發出剎那的火花,映亮整個夜空。
這個學生繼續說道:“雖然前面說是8歲知道了真情,但是他是過了不久才告別爸爸上山拜師學藝。這個‘不久也許一等就是一年、兩年。這樣的話到15歲就是六年或者五年了?!边@是一個會動腦筋的孩子,他把前后文的聯系進行邏輯的分析,太了不起了。我表揚他的主動思維和深入的文本學習。到這里,點燃的焰火已開始四射,“不久”有學生說是一年,有學生說可以是幾天。我讓學生再讀《沉香救母(一)》和《沉香救母(二)》這兩課的第一節,“仔細想想,這‘不久到底會有多久呢?為什么?”
學生興致極高地讀了課文,舉手發言。
“我認為是幾天。因為沉香知道真情后默默地攥緊了拳頭,他這個時候就下定決心拜師學藝了。”
“我認為是幾天。因為《沉香救母(二)》的第一節說‘他救母心切,他那么急著想救母親不會等很長時間的。”
……大家一致同意是幾天。
同學們說的真好,一點星火可以燎原。那個“點火”的學生此時已是心悅誠服。
有人說:“優秀的學生,并不在于優秀的成績,而在于優秀的思維方式?!爆F在是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不應培養考高分的機械學習者,而應培養高思維品質的創造學習者。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開發兒童的智慧,有意識地挖掘兒童的個性,進行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逐步讓學生形成一個個獨特的個體。課堂上,遇到轉角別打回車,不妨換條道,更能挖掘出學生的潛能、學生的想象、學生的創造……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學習語文才能真正體驗學習的快樂,生命的實在。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啟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