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俊
五年制高職教學不同于高中,也不同于大學,如果說高中是應試教育的味道更濃一些,大學是自主學習的成分更多一些,那么五年制高職的教學恰是游走其間,過多側重于哪一邊都不行,但卻是可以讓素質教育的氛圍更凸顯些。把五年制高職的學生當作高中學生那樣大量傳授、做練習,順理成章地認為學生應該掌握并且可以掌握所學的內容,那會使教師越教越失望,學生越學越沒有信心;把五年制高職的學生當作大學生來教,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性,則又會出現課堂教學組織松散,學生茫然無所適從的情況,甚至可能出現教師花大量時間去維持教學紀律,無法正常教學的狀態。這些都使我們進一步思考如何提高五年制高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所謂教學的有效性一般是指教師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按照事先準備好的教學計劃,把知識通過結合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特點談談如何提高五年制高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明確教學目標和難重點,降低教學要求,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一本教材或一份試卷的難度構成一般是6~7成是基礎知識,2~3成是中等難度的知識,1~2成是高難度知識。五年制高職的教學應該切合學生實際狀況,以掌握基礎型知識為主,捎帶一點中等難度的,高難度的可以點到為止,自學或放棄,我們要提的要求就放在基礎知識上,一本200頁的教材通過我們任課教師的處理可能只剩50頁不到,換成提綱可能只有1~2頁,當然這需要我們對教材和教學要求非常熟悉,舉重若輕,了然于胸。教學要求下來了,教學內容凝練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同樣的時間分配到較少的知識點上,更利于掌握,學生容易獲得學習成功后的信心,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增強。
二、以具體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 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于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五年制高職學生還帶有初中生好奇與喜新的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可靈活運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鮮感,使大腦興奮起來,使學生順其自然地步入教學內容。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實際生活,注重引導,注重語言的生動形象,多采用案例教學、任務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模式,多提問、多分組討論,鑒于高職學生基礎普遍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很多課程的教學內容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注意力,降低學習難度。教學過程設計時要做到論(討論)、演(演示)、作(操作)相結合,在強化保證基礎知識掌握的前提下增加課堂的信息量,補充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相關內容,在掌握知識發展學能力的同時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維持課堂教學的正常秩序,提高組織管理教學的有效性
高職教學有點難,有時把課正常上下去就難,因為可能有少數學生聊天、睡覺、玩手機、上廁所、做小動作等,使教師疲于應付,花費了不少時間在秩序維持上,造成教學任務完不成。所以,排除可能影響課堂教學的無關因素顯得很重要。任課教師第一節課就要“打招呼”,宣布“禁令”,約法三章。比如“玩手機”很普遍,就要約定好第一次看到或聽到發出警告,第二次采取沒收并暫時保管半天,第三次沒收并保管一天,以此類推,關鍵是要顯示堅決執行的決心,至于睡覺聊天等,嚴肅警告一兩次,不用花更多時間,個別問題、老問題課后尋求解決。當然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增加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是排除這些干擾因素的積極解決之道。
四、利用情感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的內在有效性
情感因素作為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這種動力作用于推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速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注意自身的親和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則學生愛屋及烏,會漸漸因老師的親和力而喜歡上老師的課,樂于聽老師的話,教師也因此而能對癥下藥,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當然,這里要求我們老師平時要多關心留意學生們的流行嗜好、特定語言等,否則就會造成與他們思想的脫節,產生交流的障礙。
五、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由于高職學生學習和就業具有專業性,在教學評價上我們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出發點來評價教學,以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為評價重點,改變單純以一張試卷定高下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獎懲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表揚能鼓勵學生前進,批評也能激勵學生進步。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運用多種評價手段,進行適度評價,既能幫助學生總結自我,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班級所有學生在教學互動時要一視同仁,給每個人同樣的機會,尤其是后進學生也要給予簡單任務的機會,并給予和其他同學一樣的表揚肯定。當學生聊天時,可以請他讀書或完成其他課堂任務,再聊就再加任務量,不做進一步的負面批評,也能起到正面的積極作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消除無關行為的發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