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靚
《新課標》在給老師寫作教學的建議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實情感?!痹诮虒W實踐中要找到一條吻合兒童語言習慣的旋律,帶領他們快樂遠航的寫作教學路,尊重他們個性上的差異,讓寫作成為展示他們個人特色的舞臺。寫作,本應是件很快樂的事,正所謂“我口說我心,我手抒我情”嘛。然而現在學生出現的現狀卻是:“一看題目就搖頭、推開稿紙咬筆頭,苦思冥想皺眉頭”。學生厭煩作文,如何讓學生擺脫這種陰影呢?筆者在實踐過程中有點粗淺的認識,在此與同行們交流交流:
一、起錨時,為習作護航
對寫作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這是寫作的宗旨。針對低年級學生,他們較強的好奇心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激勵他們對說話、寫作的興趣。
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钡湍昙壍恼n文短小精練,特別符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學習模仿的范文。如在教學《媽媽的禮物》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寫話訓練:你想和你的媽媽說些什么,試著給你媽媽做一張賀卡。有些孩子們是這樣寫的:“媽媽,您辛苦了!為了我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您費盡了心思,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讓您開心。”短短的一段話充分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洋溢著孩子們的熱情。從做賀卡到書面語言的表達,這既是一次學的教育,又是一次寫話練習,真是一舉兩得啊!
二、遠航時,為習作導航
現代美術教育家劉海粟說:“首先要學習別人的東西,要學會模仿,然后在此基礎上尋找適合自己的突破口?!币蚨诟叨蔚膶懽鹘虒W過程中,應該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閱歷,引導學生通過圖書、報刊、影視以及現實生活,廣泛了解大千世界,從中積累素材,受到啟迪。
語文教學的閱讀、欣賞過程,實際上就是寫作指導和寫作意識的滲透過程。如浙教版第九冊中許地山的《落花生》短小精練,于是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資料,如“花生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除了書本的知識,你還了解了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有哪些了解?”等等。在這些問題中,你對哪一個問題感興趣,你可以利用網絡去查找,去圖書館翻閱資料,或請教有關老師等。從課堂的反饋上看,發現學生們查閱過大量的課外資料并獲得許多課外知識,這樣的方式,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的是“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談花生”這四部分內容以后,讓學生自選內容,自由朗讀。
人的觀察力、敏捷的思維力和創造力,都是從生活的磨煉中所積累下來的。那要如何才能留住它們呢?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觀察,去積累,因為只有積累,才能有素材,才有可能有新的創造。
三、放飛翅膀,讓習作遠航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币虼?除了借助課文為藍本,發揮學生想象之外,在寫作中應鼓勵學生創新意,不同層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作家往往在不經意間靈感突至,創造出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那么,學生在生活中也會有這樣忽閃而至的靈感,只是孩子不善于捕捉,總是讓它們溜走,這就要求老師能幫助他們及時捕捉,點燃他們遠航的火花。新課標所追求的理念之一就是“構建開放而活動的語文課程”。只有牽著孩子們的小手,以兒童化、生活化的語言來進行寫作教學,為孩子們營造出寬松的,自由的寫作氛圍,伴著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才能帶領他們快樂地走進作文的殿堂,讓他們揚帆遠航。
總之,寫作必須擁有自我,擁有靈魂,擁有眼光,擁有情感,擁有思想的人去延續,去充實,去發展。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現個性,才能真正的享受寫作帶來的豐富的精神食糧。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大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