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
一、改進教學方法,滲透創新教育
1.怎么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新的先決條件,可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3.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才能激發創新的潛意識。4.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上改進教學方法,要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讓課內長骨、課內長肉,讓潛在的創新意識大展宏圖。
二、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教師授課一直擁有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兩袖清風。近年來又多了一塊小白板,稍微豐富了一點。伴隨著教改的轟轟雷聲又多了投影器、配了錄音機,這一改革的確為課堂增色不少,但總吃菠菜豆腐會膩的,因為投影片總是永恒不變的幾種顏色,時間久了,也就索然無味了。隨著信息技術的大沖浪,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于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得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創新
傳統的教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絕對正統的課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于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準,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須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總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這樣的教育還何談創新呢?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疑、多發現;在閱讀與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出新成果;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要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