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輝
摘 要:通過凸顯理論的“人文向度”,能夠激發大學生熱愛學習、敬重生命的內在動力;有助于把理論的“人文價值”化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素質。凸顯理論的“人文向度”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索理論入耳、入腦,又入心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人文向度 生命意蘊 價值意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課程的根本性質上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屬于人文素質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強調貼近現實、講究方法、注重案例,會收到理想的效果。但對于枯燥的理論,學生們往往是入耳、入腦,卻不入心,實際的教學效果會打折。根據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要重視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的觀點,如果能夠結合課程的人文性質,進一步發掘、凸顯理論本身的“人文向度”,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情感,而且能深化大學生對于理論的認識,更好地把理論的價值化為自身的人文素質。
所謂理論的“人文向度”,是指理論本身所蘊涵的人文思想及其體現出的人文關懷,它主要表現于理論的“生命意蘊”和“價值意蘊”兩個層面。“生命意蘊”指理論形成過程中的生命因素,“價值意蘊”指理論蘊涵的思想價值。以下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通過對這兩個層面的雙向思考,即,分別從理論和學生兩個維度,來具體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凸顯理論“人文向度”的意義。
一、凸顯理論的“生命意蘊”,以理論的“生命活力”激發大學生熱愛學習、敬重生命的內在動力
1.從理論本身看,凸顯理論的“生命意蘊”,就是強調思想政治理論形成背后的生命因素。任何理論的產生都源于實踐,是個體或群體(民族)大生命在探索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實踐中生命智慧的結晶。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不管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無不是如此。它們要么反映的是個體生命的智慧探索;要么體現的是民族大生命的智慧結晶;要么二者兼而有之。
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它們既是中華民族在探索民族獨立、國家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民族大生命的智慧結晶;又是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代表的優秀中國共產黨人,在關注民族生命、探索民族命運的歷史進程中,分別于不同時期對馬克思主義作出的重大理論發展,對中華民族作出的重大理論貢獻,深深地凝聚著他們個人生命的智慧??梢?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論,躍動著的卻是“生命活力”,蘊涵著深沉的人文思想,其實質是生命對于生命的關注和探索,是生命的智慧結晶。如此的生命結晶是值得每個大學生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的。
2.就大學生本身來說,他們往往把思想政治看作是枯燥的理論。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孤立片面地看待理論,既看不到理論背后厚重的歷史或鮮活的現實,也考慮不到理論形成的生命因素及其躍動著的“生命活力”。因而,理論也就無法真正打動大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興趣。通過凸顯理論的“生命意蘊”,目的就是讓大學生理解理論形成背后的生命探索和智慧結晶,拉近理論和大學生的距離;從而,啟發他們對理論本身的情感和認知,引導他們心懷崇敬走進理論,以理論的“生命活力”激發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內在動力。正如黑格爾所言:“方法是內容的靈魂”,理論“生命意蘊”的凸顯,就是要激活理論的內容,讓大學生真正進入理論、把握理論。同時,凸顯理論的“生命意蘊”,也是想通過透視理論的生命本質,對大學生進行敬重生命、熱愛生命的人文教育,拓展他們關于生命內涵的視野,讓他們真正懂得漠視理論的學習實質上就是漠視生命,敬重理論也就是敬重生命本身。
二、凸顯理論的“價值意蘊”,把理論的“人文價值”化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素質
1.理論的“價值意蘊”是理論本身所蘊涵的思想價值。對于大學生而言,它主要體現為理論的“人文價值”在大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即理論的人文關懷: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所打下的奠基性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具有的全方位的正面引領作用等。可見,理論的“人文價值”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著力點所在,對之的揭示、說明也應成為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重點。
理論的“人文價值”包括顯性和隱性兩種形態。顯性“人文價值”,是指理論直接呈現出對學生的作用。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人文價值”就是通過一系列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為理論導向,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顯性“人文價值”,同學們容易理解把握。而隱性“人文價值”是指不容易直接從理論本身看出對于大學生的作用,需要老師加以揭示和說明。以“科學發展觀”為例??茖W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繼承和發展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該理論作為新時期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方針,對于自身并沒直接的價值可言。針對這種認識,老師通過帶領學生深入領會理論,指出:“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統籌兼顧”的方法論,不僅是指導國家發展的方針,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樣有著現實的啟示意義,具有人文關懷的一面;而且,作為當代大學生,能夠深入地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把握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指導方針,這本身就是人文素質與時俱進的體現。當然,理論的價值不僅僅體現于現實的人文關懷,學習思想政治理論也并非去追求實用的知識。理論的價值更多是通過理論所包含的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哲學的相關思想,指向大學生成長過程的方方面面,經由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浸染,幫助他們建構一個意義和價值的人文世界。顯然,通過凸顯理論的“人文價值”,無疑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全面理解理論,促進這一建構過程。
2.從大學生的角度看,由于理論本身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宏觀性特征,往往導致大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論內在的“人文價值”,如果授課老師不能結合具體的課程去總結、揭示和說明,“人文價值”就不能化作大學生的內在素質,理論也就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生們除了機械地記住一些理論以應付考試外,在他們的頭腦中也不會有更多的思考。就像前述的“科學發展觀”,通過老師及時闡釋其中的“價值意蘊”,點明理論的“人文價值”,就能進一步深化大學生對理論的認識和理解。這看似教學中的小事,卻直接關系到實際的教學效果,更關系到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因而,通過凸顯理論的“價值意蘊”來揭示理論的“人文價值”,能夠進一步幫助大學生認識理論與自己成長的關系,讓理論入耳、入腦,又入心,最終目的在于把理論的“人文價值”化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素質。
總之,凸顯理論的“生命意蘊”,實質上是強調進入理論的方法,就是注重引導大學生以怎樣的理論視域走進理論,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凸顯理論的“價值意蘊”,就是凸顯理論之于大學生的價值所在,充分發揮大學生學習理論的主體作用。可見,理論“人文向度”的凸顯,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方法論與價值論、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是新時期高校思政課探索理論入耳、入腦、入心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學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101
2.黑格爾.小邏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27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