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云昌
在歷來的教育和教學中,傳統的課堂教學,輔助手段極少,教學形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常常感覺空洞、枯燥、乏味致使學生厭學和逃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優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樂學情景,使學生人人產生濃厚興趣,為提高教學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總之搞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手段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一、優化教學目標,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的結果或者預期的學生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它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想情感目標)。課堂教學中,我們始終要以課堂教學目標為中心,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把握教學中各知識點的深淺度,找準重點、難點、關鍵的知識點,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而且要了解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使學生的層次性在教學目標中有所體現。因此,在備課時應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然而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等進行必要的優化組合。然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優化操作過程,提高課堂效率
“心靈手巧”成語啟示我們手與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關專家指出:“要想培養出智力開闊、頭腦聰明的孩子,那就必須常使他們做鍛煉手指的活動。”而學具恰恰是鍛煉手指、手腦并用的最佳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操作學具,不但能幫助學生思考,而且能促使動作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同活動與發展,達到手巧心靈的目的。
例如,教材中有不少“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要引導學生結合操作把“怎樣想、怎樣做”說出來。例如,應用題“有梨子10個,蘋果比梨子少6個,蘋果有幾個?”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第一,先進行學具操作:要求學生先擺10個○,再一一對應地擺比○多4個的△,并判斷誰是大數,誰是小數?接著讓學生聯系題意進行操作:先在上行擺10個梨子,接著在下行擺“蘋果比梨子少4個”的條形。第一,半具體半抽象階段。在完成學具操作的基礎上,結合題意逐步進行半具體半抽象地分析,推理出梨子多,蘋果少。再理解把梨子的個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與蘋果同樣多,另一部分就是梨子比蘋果多4個。同時聯系減法的含義,列出算式“10-6”解答。第三,口頭表述階段。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結合示意圖解,進行語言表述:題意里梨子多,蘋果少,把梨子的個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跟蘋果同樣多”,另一部分是“梨子比蘋果多的。”從10個里去掉“梨子比蘋果多的4個”,得到的就是蘋果的個數,用減法計算。然后再讓學生離開學具操作的過程與結果,看著原題再進行口述算理,加深印象,提高思維水平。
三、發揮電教手段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是枯燥無味的,加之中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導致一些學生對此學科不感興趣,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而電化教學則克服了這一弊端,它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視覺和動態形象,絢麗多彩的投影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有些投影片,能旋轉、能抽動、直觀性強、能化靜為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的優勢來進行授課。例如,在講授“時、分、秒”的認識后,我把鐘面制作成能旋轉的投影片,讓一個學生把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在鐘面投影片上撥出來,其他學生看著投影說出這位學生的作息時間,此時,學生躍躍欲試,興趣盎然,在這歡樂的氣氛中,把有關時間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2.利用電教手段,突出教學重點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是學生認識過程的一對矛盾,而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加強直觀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減小思維的難度,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漸過渡到理性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發揮投影教學可覆蓋、割補、平移等優勢,使死板的知識活動起來,讓學生在動態演示中觀察、思考,從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如,教學“角的度量”時,我將量角器制作成投影片在投影器上演示,由于膠片的透明作用,使學生清晰地看到怎樣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零度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這樣在投影器上演示的效果和作用及清晰度與使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無法相比,有力地突出了教學重點,顯示了電教手段的優勢。
3.利用電教手段,加大教學信息量
單純靠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宣講的形式,在45分鐘里,是無論如何也突破不了一定量的極限的,而“量”是“質”的前提與基礎,是加大教學輸出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上復習課、練習課,我把一些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應用題以及題組練習等制作成幻燈片,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由于減少了板書、抄題、擦黑板的時間,也就增多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時間,教師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差生,使課堂教學密度加大,訓練強度提高,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制定合理的計算機教學目標
要想搞好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必須根據數學學科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真正把計算機教學列入教學計劃,使計算機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并要定期進行研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計算機在教學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輔助作用。
2.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發揮計算機多種功能的作用
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集文字、圖形、圖案、動畫、聲音于一體,屏幕圖文可以閃爍、變色,還可以使圖形平移、旋轉、翻折,無形中展現了數學思維過程,能擴大學生知識信息的輸入量,使學生自主學習、自由交流與自覺探索成為可能。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考慮好讓計算機怎樣參與教學過程,才能發揮多種功能的作用來輔助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動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直觀顯赫的情景和動靜交替的畫面,直接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新知識的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時,利用多媒體形象、具體的動態演示,讓學生清晰地觀察到長方體的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用閃爍、平移來展示6個面、12條棱的特征,使學生直觀、形象、少時的掌握長方體6個面對面相等,形狀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一組對面是正方形),12條棱對棱相等;可根據長、寬、高分為3組。當再出示正方體時在相應的部位進行閃爍、平移學生很快回答出正方體的特征。再如講長方體表面積,用多媒體出示長方體,通過屏幕圖相對面的閃爍、變色、圖形平移、旋轉、翻折等,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動態的畫面所吸引,感到新奇,再通過色光的閃爍演示,將靜態的圖形進行分解和組合、移動和復原,利用這靜中有動的演示來開拓學生思維的通道,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學生便很快得出解題方法,總結出計算公式。這樣設計教學,印象深刻,保持長久,效果頗佳,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傳輸通道的單一性,使教學信息可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學生一側,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有的教學內容適合運用投影教學,有的教學內容適合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但也有些教學的內容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不能用一種教學手段取代其他教學手段,教師只有靈活處理,有目的選擇,才能達到優化教學手段,減輕師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作者單位:湖北省廣水市李店中心中學九年級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