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發真
蔡鍔,湖南邵陽人。他師從梁啟超、譚嗣同,早年接受維新思想,曾擔任云南軍政府都督,與云南唐繼堯等人發動護國戰爭;李宗仁,廣西人。國民黨政府的代總統,陸軍一級上將,先后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1949年1月蔣介石“引退”后,任代總統。曾派代表團到北平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國民黨敗退后前往美國。1965年,李宗仁夫婦在周恩來總理安排下回國。這兩位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早年是親密的師生關系。然而最初的相識,卻是源于一件“不太愉快”的故事。事情還要從晚清政府興辦學堂說起。
上世紀初,晚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百姓飽受外國侵略者的屈辱。面對的危機,清朝統治者在一部分維新派人士的推動下,決定奮力自救,推行“新政”。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便是廢除科舉制,興辦新式學堂,改革軍制,訓練新軍。在清政府的鼓勵下,舉國上下開始興辦新式學堂,廣西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廣西主政的張鳴岐年輕有志。到廣西后,他四處招納人才,先后有鈕永建、李書城、蔡鍔、馬君武等人來投靠。在這些人的積極參與下,廣西“新政”取得了很大的實效,一些新式學堂也先后成立,廣西陸軍小學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所新式學堂。
由于編練新軍、創辦軍事學堂需要更多的懂得軍事的人材,所以當蔡鍔學成回國,就立即被各省爭相聘用。出于特殊的考慮,蔡鍔最終選擇了廣西,在那里創辦了陸軍小學,并于成立當年開始招收第一期學生。李宗仁是廣西人,他從小因家境貧寒而沒能接受正規的教育,只做過省立公費紡織習藝廠的學徒。在習藝之余,他也習武,受到了尚武精神的熏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父親的朋友李植甫先生。因李植甫與蔡鍔有同鄉之誼,對蔡鍔主辦的陸軍小學也有了解。當他看到李宗仁學未有成時,他便勸李宗仁的父親送李宗仁投考陸軍小學。經李植甫的一再勸說,李宗仁的父親終于決定讓李宗仁投考陸軍小學。李宗仁心里也非常希望報考。決定報考后,李宗仁便開始準備應試。他跟著父親在姑父家的私塾認真苦讀,格外努力。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1907年冬,李宗仁參加陸軍小學第二期的招生考試。由于陸軍小學是官辦學堂,待遇優厚,除供學生膳食、服裝、靴鞋、書籍外,每月還有津貼以供零用,所以當時報考的人特別多。第二期招收學生130余人,報名者卻達千余人。李宗仁畢竟是經歷了一個時期的苦讀,憑著私塾的底子,這次考試還比較順利。榜文刊發之后,正取130名,備取10名,李宗仁被錄在備取生中的第一名,取得入學資格。
入學資格取得了,李宗仁格外興奮,自己從小的夢想即將實現了。報到的日子到了,他辭別父母,前往桂林報到。為了給未來的老師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他刻意打扮了一番,換上了新裝。李宗仁還雇了一名挑夫,替他挑了行李。進城后,他又在西門外大街上找個伙鋪,將行李安頓好,才到陸軍小學報到。可是這般“細致”的準備讓李宗仁錯過了報到的最后期限。當李宗仁來到學校時,他已經晚了十分鐘。當時負責陸軍小學的正是那位從日本留學歸國,辦事認真,絲毫不講情面的蔡鍔,對于當時還僅僅是一個孩子的李宗仁而言,蔡鍔的不循私情,照章辦理,嚴格把關,給他留下了深深的遺憾。李宗仁雖然考上了陸軍小學第二期,但終于因入學報到遲到10分鐘而被取消了入學資格。不過,蔡鍔并沒有打擊這位不幸的小考生,他勉勵李宗仁下次再考,并說他體格檢查被列為甲等,在應考者中是不多的,下次錄取的希望很大。這樣,在蔡鍔的鼓勵下,李宗仁回家后,又在姑父家隨父親苦讀了一年,于次年冬天再次報考陸軍小學。這一次投考,考生增加到了3000多人,李宗仁被錄入正取行列。這一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按時前往學校報到,順利進入陸軍小學第三期學習。
在學校求學期間,蔡鍔成為李宗仁心中的偶像,蔡鍔的嚴格管理也給李宗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李宗仁官拜陸軍一級上將、國民政府代總統等職,在護國戰爭、護法運動、北伐戰爭、臺兒莊大戰等戰役中顯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而每當回憶起他在陸軍小學的那段時光,他曾這樣寫到:“陸小的校風是極為嚴肅篤實的,全校上下可說絕無狎娼、賭博事情發生。學生日常言談行動,都表現得極有紀律。即使星期假日在街上行走,也都是挺胸闊步,絕少顧盼嬉笑,行動失儀的事。甚至學生在校外提取行李等物,校方亦規定不許負荷太多,以免有失青年軍人的儀表……學生在這種風氣籠罩之下,學術訓練和德性薰陶的進步,可說是一日千里,非一般文科學堂所能及。”“我們的總辦蔡鍔將軍有時來校視察,我們對他更是敬若神明。蔡氏那時不過30歲左右,可稱文武雙全。他騎馬時,不一定自馬的側面攀鞍而上。他常喜歡用皮鞭向馬身一揚,當馬跑出十數步時,蔡氏始從馬后飛步追上,兩腳在地上一蹬,兩手向前按著馬臀,一縱而上。這匹昂首大馬,看來已夠威風,而蔡氏縱身而上的輕松矯捷,尤足驚人。我們當時仰看馬上的蔡將軍,真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感。”從這樣的描述來看,李宗仁從心里由衷地敬服蔡鍔,他并沒有怨恨當年蔡鍔對他的嚴格辦理。而且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當年蔡鍔的“不徇私情”,或許就不會有李宗仁這位深經百戰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