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懋 陶忠元
近幾年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汽車產品的出口能力也在不斷擴大。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自從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形勢不斷惡化。本文從當前我國汽車出口的外部環境分析入手,概括出目前我國汽車出口所遇到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議。
一、當前我國汽車出口形勢
在經歷了前幾年的井噴式發展后,中國汽車出口在2008年高臺跳水,迅速滑入低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08年,我國汽車出口64.4萬輛,同比增長7%,但增速回落達68%。進入2009年,我國汽車出口環境依然不斷惡化。今年前6個月,我國出口汽車16.06萬輛,累計創匯金額23.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58.22%和52.84%,其中商用車出口10.67萬輛,乘用車出口5.3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了49.33%和41.99%。出口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單月汽車出口均呈同比下降態勢,且降幅均超過50%。其中,2月份出口1.7萬輛,下降66.8%,為2007年以來單月出口最大降幅;而6月份出口3.34萬輛,環比上升9.21%,但同比仍處于下滑態勢。在出口品種方面,1~6月份,我國小轎車產品累計出口3.93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69%;貨車產品累計出口8.97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67%。在出口企業方面,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實現整車出口近2萬輛,出口數量位列全國第一,而奇瑞則以1.5萬輛的出口成績占據乘用車出口的榜首。非洲和東盟依舊是目前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上半年我國汽車主要出口國家是:阿爾及利亞、越南、敘利亞、利比亞和伊拉克。其中前5個月,我國對非洲和東盟出口汽車4.6萬輛和1.4萬輛,兩者合計出口占同期我國汽車出口總量的49.4%,但銷量分別下降24.5%和70.6%。
二、當前我國汽車出口環境問題分析
1.全球汽車市場表現低迷,需求不旺
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世界兩大主要汽車市場美國與歐盟的汽車銷量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美國去年汽車銷量為1320萬輛,降至近27年以來的最低,大大低于往年平均銷量1600萬輛左右的水平;歐盟去年的汽車銷量為1471萬輛,比上一年下降了7.8%,也創最近15年以來的最低。進入2009年,歐美各國的汽車市場大多依舊需求低迷。今年1~5月,美國汽車銷量下降了36.5%;而歐盟15國汽車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5%,除了德國因為受到本國政府出臺多項購車優惠政策的刺激,銷量上升了22.8%外,其余各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英國、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分別同比下降了27.9%、1.4%、42.7%和14.7%。
此外俄羅斯、東歐以及拉丁美洲等我國主要汽車出口市場汽車消費能力也大幅下降。根據歐洲商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字,今年上半年,俄羅斯汽車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自今年4月以來已經連續第三個月降幅超過50%。而同期的東歐十國整體銷量同比2008年下降了27.9%,僅有波蘭、捷克和斯洛文尼亞三國銷量有小幅度的上升。在拉丁美洲,巴西和阿根廷汽車銷量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2%和33%。
2.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進一步增加出口難度
各個國家對于本國汽車產業的貿易保護措施也是我國各出口企業所要應對的主要問題之一。特別是當國內經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經濟的發展,改善貿易狀況,必將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從而直接影響了我國汽車出口。俄羅斯在過去幾年一直是我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市場,但是在2008年11月,俄羅斯宣布對進口汽車征收15%,且每輛車身不少于5000歐元的高額關稅。后又決定于2009年1月至9月期間,臨時提高汽車進口關稅,將進口汽車以及3年以下的舊車進口稅調整為30%。在此重重阻礙之下,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俄羅斯數量驟降95%,去年上半年曾在俄羅斯創下1.4萬輛銷量的長城汽車今年同期在俄羅斯僅僅賣出了14輛。此外今年以來伊朗、哈薩克斯坦、越南、幾內亞等國紛紛大幅度提高汽車進口關稅,也造成了我國汽車出口量的萎縮。
3. 遭遇的技術壁壘越來越多
憑借著低成本優勢,我國的汽車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銷量逐年上升,這給各國的汽車產業帶來了很大的危機感。為了保護本國的汽車工業,防止中國汽車的崛起,他們必然會出臺種種阻礙措施。然而由于世貿組織貿易自由化原則的限制,通過關稅壁壘來遏制中國車進入國際市場已不現實。所以他們將目光放在了中國汽車所共有的一個最顯著的弱點——技術含量低下。因此,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開始成為我國汽車貿易的障礙。
2009年,歐盟開始實施歐Ⅴ排放標準。根據這一標準,柴油轎車每公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不應超過180毫克,比目前標準規定的排放量減少28%;顆粒物排放量則比日前標準規定減少80%。屆時,所有柴油轎車必須配備顆粒物過濾器。而且從今年開始作為汽車產品進入歐盟市場門檻之一的Euro NCAP碰撞測試將增加對主動安全裝置包括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安全帶提醒裝置及車速限制裝置的測試評估。美國政府也于日前公布了將在美國全境適用的新汽車燃油效率標準,新標準規定到2016年將汽車的平均能耗從目前的每加侖汽油行駛25英里(1升汽油行駛10.6公里)上調到35.5英里(15.1公里)。而從今年3月份開始,俄羅斯將對來自非1958年日內瓦協議國進口的汽車提高安全標準,而中國恰恰不是1958年日內瓦協議的簽署國。由于我國在汽車生產技術特別是在環保、安全和節能領域與世界汽車工業強國有很大的差距且往往很難達到歐美國家所制定的苛刻的技術標準,而中東和南美國家又大多采用歐美所制定的標準。所以各國汽車市場進入門檻的每一次提高,都將迫使我國汽車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用以改進技術,而這樣將大大增加生產成本,進而削弱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的價格優勢。
4. 我國遠洋運輸發展滯后
由于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主要集中在北非、東歐、東南亞、中東和中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因此遠洋運輸占據很大比重。與一般的水路運輸方式相比,滾裝船運輸具有裝卸效率高,對碼頭要求低,更能保證汽車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不受損壞,交貨期更有保證等優點,和集裝箱運輸方式相比,它的運輸成本至少可降低20%~30%。但是我國在滾裝船運輸方面不具備優勢,使我們處處受制于日韓海運企業,不僅運輸時間得不到保證,而且運輸費用也大大提高。不公平的運費和運費帶來的額外關稅嚴重影響了我國汽車產品的價格優勢。
5. 印度汽車業成為新的競爭對手
印度汽車產業是近幾年國際汽車領域崛起的一支新軍。汽車出口一直是印度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印度政府希望印度汽車能夠具有國際競爭力,在其《汽車發展規劃(2006~2016年)(草案)》中提出:到2016年,把印度發展成為世界第7大汽車制造國,同時還要保持第四大卡車制造國的地位。目前,印度本土汽車制造商塔塔已經在印度以外的市場四處出擊,在中國汽車已經開拓的中東、非洲等市
場上,印度汽車同樣以低價格的優勢,與中國汽車展開了直接的競爭。另外印度政府也鼓勵在印度建廠的跨國公司實現出口,目前在印度設廠的現代汽車、日產汽車等企業都制定了相當規模的出口計劃,現代汽車的出口量和其在印度本地銷售量已經達到了均衡的程度,2008年現代汽車在印度本地化生產汽車的出口數量達30萬輛。
在汽車出口方面,印度是否能夠成功吸引跨國公司的投資,并將印度變成制造基地,還受到印度工業基礎差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印度的汽車出口戰略十分明晰,就是與中國爭奪出口市場。
三、克服我國汽車出口不利環境的措施建議
造成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環境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市場的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的問題,所以要想克服眼前不利的出口環境就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努力。
1.構建信息平臺
我國汽車出口企業必須對產品出口市場有一個深入細致的了解,尤其是出口地市場對這些進口的汽車產品的一些技術方面的法規、標準及其他硬性要求,否則必將遭遇技術貿易壁壘。而這些信息又是零散的分散的,這就需要國家的相關部門能夠為出口企業提供一個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使企業在這里能夠對出口國的相關信息有更多的認識,盡可能的避免遭遇壁壘,當然企業也應該通過更多的渠道加強對出口市場的了解。2008年11月,商務部在北京舉辦重點汽車出口市場政策法規宣講會,來自中國重點汽車出口市場包括阿爾及利亞、南非、越南、伊朗、烏克蘭、敘利亞、埃及等七國及中國的專家就上述七國和歐美、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市場、政策、標準法規及認證制度等進行了講解,并回答了與會代表的提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準確定位市場
目前,發達國家的汽車品牌已經占領了大部分國際市場,這就給我國汽車的出口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汽車出口企業就要通過對國際市場的調查及對市場的敏銳度來找出自己的細分市場;要依據各個市場的特點制定有效的出口規劃、明確的主攻方向和下一步發展的具體目標,避免盲目出口和出現國內多家汽車企業擠一個市場的無序競爭現象。
3.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產品技術含量不高是我國汽車出口產品最大的缺陷。而我國汽車的產業成長過程中,長期采用技術引進的創新方式使我國汽車產業產生了極強的創新惰性和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性,缺乏自主開發技術的意愿與能力。這一狀態迫切需要得到改變。但是要形成自主開發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首先,汽車企業在主觀上應該加強控制品牌創新“主導權”的意識,應該有在同國外企業合作時主動學習、主動研究的意愿。這是形成自主創新能力的根本;其次,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時,要杜絕使用而不研究的情況。應充分利自身科技力量對引進技術進行再創新,逐步提高產品開發能力。
4. 采取積極的海外營銷策略
在當前全球汽車市場需要低迷的情況下,要想吸引國外消費者的目光,我國汽車企業就必須采取積極的營銷策略。當前我國汽車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品牌價值不高,市場認同度低,難以獲得國外消費者的青睞。所以我國汽車企業應該走出國門,站在國際化的平臺上多多展示自己,通過積極參加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汽車產品展示會、贊助國際體育賽事、在出口地市場組建營銷隊伍以及加強與國外汽車制造商和營銷商的合作來提升自己的品牌,推廣自己的產品。
5. 支持保險業及遠洋運輸業的發展
由于目前中國汽車整車出口的主要市場多是中東、非洲、拉美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出口貿易中難免遇到政治風險和收匯風險等諸多風險,這就需要我國的保險公司為我國汽車企業的出口貿易、海外投資等提供專業化的信用風險管理支持。就此,我國政府可以通過對保險公司與汽車出口企業發生的業務給予稅收優惠等方式引導汽車出口企業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簽訂長期的戰略聯盟。另外,汽車產品出口要通過海洋運輸才能完成,因此,政府部門應采取措施,增強遠洋運輸能力,特別是滾裝船的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把貿易和產業、運輸業緊密結合。另外,政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促進國內遠洋航行,促進其與汽車出口企業的合作,進而提高我國汽車產品在國際汽車市場上的競爭力。參考文獻:[1]沈慶.我國汽車出口現狀及對策[J].汽車工業研究.2009(3).[2]王玉,周旭.中華轎車出口之路.消費導刊.2007(12).[3]何曉群,楊嵐.中國汽車出口:現狀與前景.國際市場.2008(6).[4] 楊偉文,李姍.我國自主品牌轎車出口的現狀及發展對策.未來與發展.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