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技術集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于一體,是當前發展速度最快、生命力最強、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新技術新工藝涌現最多和最猛烈的前沿技術。它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技術互融性和應用普遍性。同時計算機網絡應用水平的高低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大力發展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育,培養高技能網絡應用型人才,對網絡專業實施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市場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員的需求狀況
在我國,大力發展網絡技術和開展網絡服務已成定勢。據專家分析,到2010年,網絡服務創造的經濟產值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達0.8—1.2萬億元;2020年為3%,達7.6—8.2萬億元。由于目前從事網絡服務的人員并不多,在今后的20年中,在我國這部分人員的數量預計增加30~50倍,整個行業的人數將達到60—100萬人。
當前,長株潭城市群隨著“兩型社會”建設的推進,經濟迅速發展,該地區人才市場急需大量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員:計算機網絡系統規劃、安裝與配置,網絡工程施工與管理,網絡的管理與維護,網絡安全,網站建設,產品銷售,信息集成、組織、處理、制作、發布與運營,電子商務平臺管理,電子政務平臺管理等。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就業崗位分析
網絡管理員能管理各種企業、事業單位的網絡的正常運行,出現各種網絡故障能及時診斷及恢復,能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網絡的正常工作。該崗位需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掌握各種常用的組網技術,掌握網絡系統的管理技能,熟悉常見的網絡設備,有一定網絡安全知識。另外,由于內地企業網絡通常還包含WEB站點,因此要懂得一些網頁設計知識。
網站管理員管理各種網站的正常工作,包括網頁的內容更新,網站的形象策劃、營銷以及網站虛擬空間的管理和網站后臺服務器數據庫的管理。該崗位需要掌握WEB服務器的運行管理,數據庫服務器的運行管理,熟悉網頁制作的相關知識,掌握一定網絡安全知識。此外,還要有較快的打字速度,較強的溝通能力,并應掌握一定的營銷策略。
網絡產品售前、售后服務工程師從事各種網絡產品的售前、售后服務。要求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溝通能力,掌握一定的營銷策略,掌握各種網絡產品的性能及它們的配置、調試及維護,有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和文檔編寫能力。
網絡設計師從事各種企事業單位網絡的設計、布線、施工及測試等工作。要求掌握各種常用的組網技術和網絡設備,有扎實的網絡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網絡安全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與客戶溝通的能力。
網絡安全員專門從事各種網絡的安全測試、網絡安全策略的制定以及網絡安全措施的實施。網絡安全員不但應熟悉各種常見組網技術和各種常用網絡設備,還應有扎實的網絡安全基礎知識和較強的網絡攻擊檢測和防范能力,動手能力強。
此外,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就業崗位還有如下特點:
能力層次遞進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技術性工作崗位一般分為層次遞進的初、中、高三個級別。例如CCNA、CCNP、CCIE。
模塊化每個級別的工作崗位,其所需要的能力素質又可以劃分成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模塊。例如,網絡管理員需要懂得系統管理、設備管理、布線測試等。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現狀
教學內容及形式無職業教育特點大部分理論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簡版,理論與實踐分離,部分實訓內容沒有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與當前計算機網絡行業的用人需求脫節;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無法將技術與應用相結合,學生缺乏職業素養的訓練。這從根本上影響了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網絡課程缺乏實訓條件學生對設備認知不足,動手能力差,接受專業技能訓練又太少;教師對新技術不能及時跟進驗證,技術理論不能得到實踐。大部分實驗和實訓內容過于依賴課程的知識體系,沒有引導和啟發學生針對現場的需求開設實驗、實訓,其最終結果與工程需要脫節。
師資培養無持續性,成長慢大多數專業教師是剛剛畢業的網絡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他們的知識體系依賴于理論研究,實踐經驗不足,與高職教學面向現場的技術應用特點相脫節,對于實際應用掌握不足,造成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方向偏離實際應用。新技術跟進速度慢,教師缺乏持續培養渠道。
職業認證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教學缺乏有益的補充。學生不能方便獲取代表技術能力的認證,缺乏對崗位技術的了解。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改革與建設
設計教學模塊根據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構筑網絡技術專業人才的能力、知識、素質結構;堅持理論“必需、夠用、適當考慮發展潛力”的原則整合課程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塊。(1)專業技術基礎模塊。其基本功能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和利用計算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為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奠定基礎。(2)初級專業技術模塊。通過學習數據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和Windows系統管理等課程,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并通過相關的課程實驗與實訓,使學生獲得計算機網絡尤其是局域網的組建與維護的基本技能。(3)中級專業技術模塊。通過對Windows網絡管理、SQL數據庫技術、Linux網絡技術、網絡設備技術等課程的學習和綜合項目實訓,使學生獲得較高的網絡設計與維護的職業技能。(4)高級專業技術模塊。學習微軟2003目錄服務、網絡安全技術、高級網絡管理技術和網絡工程等課程,并通過高級網絡技術項目實訓,使學生獲得網絡管理、網絡安全和網絡設計與建設的綜合知識和高級職業技能。網絡專業教學模塊如表1所示。
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在實踐教學上構建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充分體現職業教育中課程體系設置是根據企業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的特點。只有建立了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環節,使實驗、課程設計、實訓、畢業設計等各環節循序漸進地進行,才有可能以實踐教學為中心,實踐教學才不會成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品,實踐教學環節才會真正發揮其作用。實踐教學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校內實踐環節設計如圖1所示。
完善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實訓條件是教學建設工作的重點,也是影響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解決技能人才培養“瓶頸”的關鍵措施。高職院校要建立以校內實訓基地為基礎,繼而拓展校外實習基地的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必須能夠模擬真實環境,滿足教學需要;要體系完整,有良好的更新機制;要有高效的管理制度和開放的實驗平臺。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如表2所示。
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為了突出高職特色,針對不同的專業課程要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與教學手段。要重視并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及時把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如多媒體技術以及仿真技術)引入教學。要與企業全面合作,將企業的先進技術融入到教學體系當中,做到“今天所學,即為明天所用”,“校內所學,即為企業所用”。要建立工作過程情景化課程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做到“做中學,學中研,研中做”。要以項目式教學法來實現網絡技術教學的優化與整合,如圖2所示。(1)專業課程要緊貼行業特點。將行業培訓的內容納入日常教學,用實踐技術應用的案例講解替代原理為主的授課模式,要求教師授課由“學科型”向“實踐型”轉變。(2)主干課程均采用行業認證授課體系。如本專業的綜合布線系統與網絡設備技術課程采用D-Link的GE工程師認證,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課程采用微軟的MCSE和LINUX的系統網絡專家認證,網絡規劃設計課程采用華為的系統工程師培訓體系,網絡安全技術采用CIW的網絡安全專家認證。(3)實驗實訓現場化。以現場工程為背景,在課程設計和實訓中引入整個項目體系,使學生對實踐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充分的認識,從而做到學以致用。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高技能人才需要有一大批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是教學建設的核心內容。學校要把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辦學第一要務,要加快對現有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培訓,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安排專業教師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參與技術攻關、項目設計、現場施工等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活動,積累職業經驗,形成職業技能,獲得職業資格,迅速成為“雙師型”教師。同時,可聘請行業的專家和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
教材建設為適應高職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要大力錘煉精品教材,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高職院校要積極組織相關行業企業的專家和廣大教師,編寫一批符合高職教育要求,與職業崗位同步發展的適用教材。對于實踐教學教材,要根據實踐教學環節和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的要求,結合學校實訓基地具體的儀器設備情況,編寫出具有鮮明高職特色與職業資格標準有機結合的校本教材,并且要隨著技術發展和設備更新而不斷修訂,實現教材建設“與時俱進”、“與技俱進”。
推進“雙證書”制度積極推行“雙證制”,從而實現“零距離”上崗。建立與專業技能緊密結合的職業資格認證教育。認證教育范圍包括國家、行業和著名廠商的職業資格證書,如勞動部門的“網絡管理員”證書、華為或思科等網絡工程師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等。實行學歷教育與認證教育相結合,增強網絡技術專業培養的適應性,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以上改革措施正在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實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職教育專業改革是一項內容比較廣泛,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工作,我們將繼續本著“以人為本、以實驗室建設為龍頭、以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為核心,以行業應用為重點”的原則,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的網絡技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鳳,趙敬梅.關于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7).
[2]赦廣武,溫春友.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5,(12).
[3]郝拉柱,郭艷光,高宏偉.計算機網絡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5,(9).
作者簡介:
王炎華(1965—),男,湖南岳陽人,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網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