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職業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在校生數和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但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都有“失敗者”的心態,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進入學校,一些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懂。我們經常看到這類現象: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亂扔雜物、高談闊論;在人際交往中冷漠自私、污言穢語、不懂得尊重別人;著裝怪異、暴露;妝容夸張等等。那么,學生禮儀素質的總體現狀到底如何?職業學校又應如何深化禮儀教育?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對我校學生和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其中某些數據所折射出的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與探索。
禮儀教育需求現狀
(一)學生問卷
學生對禮儀知識學習關注程度由圖1可以看到,非常希望和比較希望學習禮儀知識的學生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85%,不希望學習禮儀知識的學生僅占2%。

學生禮儀素質行為表現由圖2可以看到,學生的禮儀素質表現情況較好以上的僅為38.5%,甚至有4.43%的學生禮儀素質極差,表現一般的占47.36%。這表明學生禮儀素質行為的表現情況不能令人滿意,更需要學校的正面教育與指導,來提高學生的素質。
對各類禮儀的關注由圖3可以看到,學生對各類禮儀知識的學習都有不同程度的關注,相對比較集中于社交禮儀、服裝禮儀、家庭禮儀、工作禮儀、職場禮儀等。同時,禮儀內容隨著年級的不同注重點有所變化,低年級的學生相對比較偏向生活類禮儀內容,而中高年級學生相對比較偏向于職場禮儀類內容。
(二)單位問卷
單位對學生禮儀素質表現的評價由圖4可以看到,單位對畢業學生禮儀素質表現認為很好、較好的占41%,也就是說,對學生的禮儀素質表現并不是很滿意。雖然學生在求職前學校組織了一些禮儀教育培訓,但臨陣的突擊培訓僅僅具有表面性,說明學校的禮儀教育與用人單位要求之間還存在一些差距。
員工應掌握的禮儀內容由圖5可以看到,用人單位提出了員工應掌握的禮儀,有24.26%的單位要求員工掌握社交禮儀、工作禮儀,這與學生想掌握的內容大致類似。同時也說明學校的禮儀教育內容需結合實際需求,讓學生知道必須掌握的禮儀內容。
禮儀教育現狀分析
首先,學生學習禮儀知識的熱情高。從學生對禮儀知識學習的關注程度看,學生學習禮儀文化知識的熱情較為高漲,這為學校加強禮儀教育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契機。
其次,學生禮儀素質有待提高。從學生禮儀素質行為表現及單位對學生禮儀素質表現評價調查中,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禮儀素質不甚滿意,這就更需要學校加強教育與指導,采取有效的措施與方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禮儀素質。
再次,禮儀知識學習必須按年級分階段實施。從對不同年級學生對各類禮儀的關注程度的調查結果可見,隨著年級的不同,學生注重的禮儀內容有所變化,如對社交禮儀,不同的年級關注的內容與要求也有所不同,要使禮儀教育有成效,必須要符合學生人性發展的實際需求,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
職業學校禮儀教育的實踐途徑
(一)教育點面結合
職業學校禮儀實踐教育應在注重教育覆蓋面的同時,在教育過程中使通識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知識講授與實踐訓練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社團活動相結合,做到以點帶面,以面促點,點面結合,從而整體推進學校的禮儀文化和禮儀意識。“面”上以實踐活動宣傳教育為主,“點”上以實踐活動為主,根據年級不同參與相應“點”的實踐活動。一二年級以班級活動、社團活動、禮儀展示、禮儀選修課等為主;三四年級以班級活動、禮儀展示及大賽、課程實踐教學等為主,通過活動載體以“點”上的典型促進“面”上的禮儀意識培養。從而通過積極向上的校園活動,通過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逐步幫助和引導學生改掉陋習,弘揚良好的行為舉止,實現學禮、知禮、懂禮、守禮、用禮的目的。
(二)分階段實施
職業學校學生在校年齡一般為16~21周歲,此階段是學生個性發展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時期,且個性突出,自尊心強。要使禮儀教育有成效,要盡可能地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性別、年齡有的放矢,采取較為人性化的禮儀實踐教育。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分階段實施:一二年級學生以儀容儀態、校園禮儀、社交禮儀為主;二三年級以社交禮儀、工作禮儀、電話禮儀為主;三四年級以應聘禮儀、商務禮儀、服裝禮儀為主。同時,在不同年級分別通過感知階段、演練階段、遷移階段實施,以達到禮儀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專業禮儀教育
職業學校所開設的專業其就業方向各不相同,所對應的崗位要求也就不同,因而在進行禮儀教育時必須結合專業特點,逐步從二年級學習專業課程起,努力營造良好的專業禮儀氛圍,以職業禮儀的標準引導和教育學生。如物業管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建筑裝飾等專業與客戶交流服務多,必須加強服務禮儀的訓練。
(四)加強禮儀教育實踐活動
職業學校學生禮儀素質的養成,關鍵在于禮儀實踐。班級活動可以班級禮儀活動、主題班會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注重禮儀習慣;社團活動可通過禮儀訓練,選拔優秀學生參與學校禮儀服務,從而以點帶面,促進學生禮儀素質提高;禮儀展示及大賽主要以豐富多彩、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禮儀示范表演、情境劇、小品劇等進行展演、比賽,展示禮儀風采,使學生在參與中得到提高;課程教學可采用互動性、參與性較強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去練習和掌握。只有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嘗試、學習、交流,才能全面提升禮儀素養。
參考文獻:
[1]胡建強.現代禮儀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周悅娜.從當代大學生禮儀文化現狀探索高校禮儀教育的途徑[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8,(4).
[3]朱敏芳.職校生禮儀教育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2,(2).
[4]羅晨.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探析[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12).
作者簡介:
胡翔環(1965—),女,江蘇常州人,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工處副處長,講師,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指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