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群 陳永進等
目前,我國經濟正在穩健發展,各類企業迅速成長。但是,戰略思維欠缺、執行力不到位、內部管理粗放、市場拓展乏力、質量管理體系虛空等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從管理創新的角度分析,不僅需要從戰略上考慮企業成長的節點,更需要從培訓理念創新的角度來認識、開展培訓活動,推進管理思維變革。從企業培訓項目運作的實踐來看,在課程設計、培訓激勵等方面,確實存在著一些弊端。本文提出把學分制管理理念應用到企業員工培訓中,希望能借助于理念創新,逐步改變陳舊、不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的心智模式,進而改進培訓管理,提高員工對培訓活動的滿意度,提高培訓工作成效。
學分制管理的提出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員工隊伍建設對于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員工培訓作為提高企業員工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成為企業的重點工作之一。
但是,傳統的培訓管理制度在提高員工素質和能力方面雖然發揮了較大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弊端:學習矛盾突出;學習機會失衡(受教育的機會不均衡,很多員工沒有參加培訓的機會);學員積極性缺乏(集中的大規模培訓政策性、指令性很強,不可能全面考慮到學員的興趣、需要等個性特點,學員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必要的獎懲制度(培訓與不培訓一個樣,學好與沒學好一個樣;缺乏配套的檢查、督促、考核和獎懲制度)。
目前,上述問題已經逐漸引起了企業的高度關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成為擺在企業培訓管理者面前急需密切關
注和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學分制管理對于解決上述企業培訓管理問題,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學分制的涵義與特點
實際上,真正有效的員工培訓應該緊密結合企業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的需求和員工個人發展的需求,針對員工的知識技能缺陷和學習特點,設計直接面對培訓對象的課程,以達到企業和員工雙贏的目的。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進行教學組織和管理的運行機制,是以學員選課為前提和基礎,以學分為計算單位衡量學員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的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給學員提供了相對寬松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更有利于體現“以人為本、以學員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是更為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
學分制的涵義學分制起源于選課制。選課制于18世紀末首創于德國,繼而在美國得到了發展和完善。哈佛大學在選課制的基礎上于1872年最先實行學分制。在高校中,學分制主要是指以學分作為計量學生學習分量的單位,以學生取得必要的基本學分作為畢業標準的一種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它是針對學年制教育管理模式的一些機械僵化的弊端而提出的,在管理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是一種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的彈性管理制度。
學分制的主要特點通常來講,大學課程設計中的學分制,具有“修業年限的彈性、課程的自選性、修讀課程的自控性”等特點。學分制管理應用到企業培訓管理中,則具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選課個性化。即員工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發展需求來選擇課程,使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學制彈性化。員工能夠根據企業工作部署和個人工作的輕重緩急,能動地選擇學習時間和培訓期別,盡量避免學習與工作出現矛盾,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兩促進。三是學習自主化。通過將學習與獎懲掛鉤,能夠激發員工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利于增強培訓效果。
學分制管理的適用范圍
從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管理理念創新、培訓教育改革的角度來看,在企業員工培訓中推行學分制管理的基本條件將會逐步成熟。但是,鑒于企業規模、員工素質、培訓經費、師資力量等條件的差異,學分制管理并非適合所有企業,也并非適用于所有行業。
因此,作為企業主管培訓工作的領導或者人力資源部門,要想將學分制管理應用于企業員工培訓,必須先行審視企業自身的實力、條件,尤其是在培訓形式、課程設置、師資安排、課件設計、效果評估等方面,要堅持以“用得著,有成效”為原則,敢于借鑒有效的方法、理念,注重投入,力求成效,持續改進。只有在條件比較成熟的情況下,學分制管理才能推行并取得成效。
一般來說,公司治理規范、經濟實力雄厚(培訓經費充裕;培訓設施、教學場地完善等)、員工素質較高、師資力量雄厚、培訓管理體系健全的大中型企業,比較適合采用學分制管理。相對而言,小型企業由于受到培訓經費、培訓資源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太適宜采用學分制培訓體系。
學分制管理的主要內容
學分制管理原則學分制管理應用于企業培訓需遵循如下幾個原則:(1)學用一致。與員工崗位緊密結合,增強教育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2)因人施教。根據員工的知識結構、實際技能、崗位和個人發展意愿開展教育培訓,方式方法要適合個人的學習能力。(3)講求實效。通過制定嚴密的計劃,采用先進的科學方法和手段,保證員工教育培訓的效果和質量。(4)激勵約束。通過實行嚴格考核,逐步實現教育培訓與員工獎懲的有機結合。
學分要求以年度總學分為考核標準,分別對專業技術人員、中高層管理人員、一般管理人員、生產操作人員和服務人員設定最低學分要求。修完要求的學分,即記入培訓檔案。
學分標準員工獲得學分的途徑主要有參加企業內、外部的培訓班、專題講座、學術交流、學歷教育等。員工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修課程的教育培訓,累計計算學分。比如說,員工參加必修課程培訓,出勤率達到80%以上,且考試成績合格,按每學時2學分記入個人年度培訓學分;員工參加選修課程培訓出勤率達到80%以上,且考試成績合格,按每學時3學分記入個人年度培訓學分;員工參加外派培訓,由人事部根據員工繼續教育證書記載的學時和成績核準學分;員工參加企業內部舉辦的教育培訓班,由培訓中心負責考評管理,出勤率和考核成績達到要求,按相應學分標準記入個人年度培訓學分。
課程設置培訓課程通常按照員工崗位、類別進行設置。每一類人員必須按照對應的年度培訓計劃學習規定的內容,修滿規定的學分。通常包括組織文化類、專業知識類、崗位技能類課程,其內容涉及企業文化理念、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安全生產、生產加工、質量檢驗、6S管理、ERP管理等。按課程重要程度來分,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是指員工在規定期限內必須修習的課程,選修課是指根據個人興趣和實際需要選擇的擴大知識面、提高適應能力的課程。因此,每位員工可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及個人需求擬訂自己的培訓計劃。至于必修課、選修課的學分、比重問題,人力資源部門可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合理擬定、管理。
教學形式開展培訓活動要敢于創新理念,善于借鑒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訓形式、管理方式。如小組討論、現場指導、案例研討、深度會談、互動交流、拓展訓練等等。
課程評價在課程評價方面,不管是反應(學習滿意度)、學習(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收獲),還是行為(工作中中行為的改變)、結果(業績提升),都應該在分層、分級的基礎上有所評估,注重實效,逐步建立健全、持續改進、完善培訓活動的評估體系。要善于把握企業成長的關鍵性節點,瞄準“短板”,以問題為關注焦點,運用PDCA管理方法,特別是培訓計劃、課程實施、效果評估等方面,要多聽取反饋意見,擬定可行性的改進方案,加以改進。
學分制管理的必要條件
管理層重視管理層重視是實行員工培訓學分制管理的前提。員工培訓學分制是一項對員工隊伍建設具有保障性和推動性的制度,這樣的學習制度,如果領導不重視,就不可能啟動或持續推動。尤其是在方案論證、過程指導、教學設施配置、經費保障等方面,特別需要企業領導層的大力支持。
科學選課加強指導是實行員工培訓學分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學分制擴大了員工選課的自主權,若引導不當,易導致盲目性選課及“湊學分”現象,使培訓計劃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難以保證。因此,加強對員工選課的科學指導十分必要。首先,要制定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培訓計劃,指導員工按教學計劃的要求,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專業需要選擇課程;其次,要編印選課指南,向員工詳細介紹課程的性質、特點、主要內容,給員工提供充分了解課程的機會。
健全制度健全制度是實行員工培訓學分制管理的關鍵。健全制度、從嚴管理是順利實施學分制管理的決定性因素。要按學分制的要求形成學分制培訓管理制度,促進培訓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程序化和現代化。學分制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培訓管理的靈活性與復雜性。因此,有必要出臺《員工培訓學分制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等相關規章制度,以此保證其規范性。比如,要設計出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實施、培訓考核、學分計算、培訓獎勵等實施細則,以方便員工培訓的實務操作工作。
硬件保障開展培訓活動需要具備基礎的資源保障條件。教室數量、實訓設備的臺套數、圖書資料數量與質量等都是影響學分制實施的因素。因此,企業要加強培訓中心的硬件設施建設,改善教學條件,為實施學分制管理創造良好的硬件條件。
貫徹實施學分運用是實行員工培訓學分制管理的保證。一種制度的推行,既需內力又需外力。推行員工培訓學分制,內力是員工對知識的渴求,對學習的渴望;外力則是政策力。學分運用就是這個政策力的“杠桿”。學分運用分為三個層次:基本要求是把接受培訓和獲得相應學分作為考核員工基本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全員信息系統中進行登記,時刻喚起員工的學習意識;較高的要求是要把員工接受培訓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評優的必要條件;更高的要求是把員工接受培訓并獲得相應學分作為晉升的必要條件。當前學分運用實施起來盡管還有一定困難,但它與“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戰略目標是完全一致的,是員工教育培訓的方向和目標。
在實務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運用學分制進行培訓成績考核。要通過建立完善的員工教育考核系統,對員工培訓學分進行登記,并將考核結果與員工獎懲掛鉤。每年評選教育培訓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給予通報表彰和獎勵,對未完成培訓學分的員工,采取一定的處罰措施。
參考文獻:
[1]楊德廣,王錫林.中國學分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
[2]劉鳳英,姬學芳,糜海燕.基于學分制思想的企業員工培訓[J].江蘇商論,2007,(6).
[3]雷蒙德.A.諾伊.雇員培訓與開發[M].徐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呂炳君.成人教育中實行學分制的若干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26).
[5]趙雪,張琦.合力打造培訓行業“連鎖超市”[J].中國電力教育,2006,(3).
作者簡介:
王群(1984—),女,四川樂山人,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
陳永進(1968—),男,山東菏澤人,博士,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認知、人才測評與開發。
程君(1978—),男,湖北鄂州人,忠縣一勝特工模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