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公
我國的創業教育存在五大“瓶頸”問題:創業研究的力量和成果單薄;高素質師資嚴重不足;創業教材和課程開發滯后;創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相對落后;創業教育實訓實踐基地脆弱。對我國的創業教育發展可以提出五點建議:確立一個目標,面向兩類人群,建立三大機制,推進四項建設,實現五大突破。(1)確立一個目標:構建中國特色的創業教育體系。(2)面向兩類人群:創業者和非創業者。(3)建立三大機制:統籌協調機制、資源整合機制和考評激勵機制。(4)推進四項建設:一是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二是學科與課程建設;三是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四是創業環境建設。(5)實現五大突破:一是理念的突破;二是規模的突破;三是研究水平和成果傳播的突破;四是教育改革的突破;五是綜合效果的突破。
摘自《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一期文明《論我國創業教育的五大瓶頸問題與五點對策建議》
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的區別是:其一,從實施機構性質看,職業培訓的實施者更多的是社會機構,職業教育的實施者更多的是教育機構。其二,從實施目標指向看,職業培訓更多的是即時適應性的,職業教育則更多的是長期可持續性的。其三,從實施行動的重心看,職業培訓更多地關注某一方面經驗的獲取,職業教育則更多地關注個人整體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其四,從實施環境要求看,職業培訓更多地是在企業真實環境中進行,職業教育則不能完全復制企業。其五,從實施團隊特點看,職業培訓更多強調師資的專業能力,職業教育則除專業能力外,更加強調綜合能力,包括人文層面、方法論層面的能力。其六,從實施平臺的基礎看,職業培訓機構一般采用項目管理方式,職業教育院校則更多采取基于項目管理的教學管理方式。
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十期姜大源《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思辨》
情境化教學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引入、營造和創設適合教學需要并有助于提高教學績效的特定的具體場景和境況的一種教學模式。(1)從知識的類型看,程序性知識要求高職教育選擇情境化教學。(2)從學生的智能特點看,高職生更適合情境化教學。(3)從建構主義理論看,經驗性學習離不開實踐情境的土壤。(4)從認知心理學理論看,“情境認知”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5)從學習風格理論看,適合高職的“行動學習”離不開特定情境的支持。
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十一期張健《試論高等職業教育的情境化教學》
終身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1)在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時間上,不局限于青少年時代或者基本在校內完成的職前培訓,而應該伴隨一個人職業生涯的全過程;(2)在空間上,既包括學校本位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也包括企業本位、社會本位與“合作教育”形態的職業教育與培訓;(3)在職業教育的目的上,它不把人禁錮在某一種特殊的、終生不變的職業上,它意在培養人們從事職業活動的能力,在各種專業中盡可能流動的能力,可持續發展、保持自我學習和培訓欲望的能力。終身職業教育體系還應當具備開放性、整體性、整合性、公平性和彈性化、生活化。
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十一期王文槿,許遠《終身職業教育與培訓思潮對課程模式的影響》
當代技術責任倫理建構的基本維度極其趨勢是:(1)當代技術責任倫理建構的方法論:個體倫理與社會倫理的統一。解決一切技術引致的現實的社會沖突和生態危機必須訴諸各種社會力量的關系協調,人類需要培育和運用一種以個體倫理與社會倫理相結合為內涵的道德實踐力。(2)當代技術責任倫理建構的基本原則:“風險社會”的批判與維護。在技術主宰的社會生活中,人類開始重視社會道德資本的力量,強化社會倫理應有的作用,重視技術決策的倫理評價。(3)當代技術責任倫理建構的新趨勢:技術政治學方向。針對當代技術發展帶來的文明生活的碎片化,一種以馬克思的技術倫理思想為根基,關心通過技術獲得人類解放的技術政治學成為技術責任倫理研究的精神和實踐向度。
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十二期鄧純余《當代技術責任的倫理審視及其職業教育意蘊》
目前,關于職業教育的研究范式有以下幾種:(1)傳統范式。基本上可歸納為兩種:一種是演繹范式;一種是經驗范式。(2)基本研究范式。主要是“職業教育本質屬性”、“職業教育概念”和“職業教育基本問題”三個基本范式。(3)起點范式。主要分為經濟學范式、人才學范式和技術學范式。(4)方式范式。現階段職業教育研究存在著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和人文主義研究范式兩種。(5)要素范式。職業教育研究范式應由研究語言、研究結構與研究方法等要素組成。(6)工作過程研究范式。這是普通教育研究中所不具備的,是職業教育研究中特有的方法。(7)問題研究范式。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研究,徹底突破傳統教育學框架,不求體系上的完整,但求以職業教育實踐問題為中心,力圖在理論建構上有所突破,提出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理論。(8)取向范式。有學者認為可以從研究取向來探討職業教育的研究范式,即本土取向研究范式和實踐取向研究范式。
摘自《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年第三期楊雪艷,吳真,李潔《職業教育的研究范式與研究方法》
職業院校實訓基地運行績效管理目標,就是要提升實訓基地的附加值,提高為職業技術教育服務的質量。這一總體目標,最終要落實在人員績效和組織績效兩方面。(1)組織績效。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的組織績效考評應包括三個維度:一是內在評估,二是經濟評價,三是外在評估。(2)人員績效。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管理機構由實訓基地的主管領導、各專業的實訓負責人、各專業實訓指導教師以及后勤保障人員組成。人員績效考評指標可由以下三方面構成:一是業績考核類指標,二是技能類指標,三是態度類指標。對上述各項指標的制定,都必須注意其實際操作性,并在此基礎上確定考核指標的權重。在確定權重時應廣泛征求各類人員的意見,從而使這套指標體系的應用得到員工的充分認可。
摘自《教育與職業》2009年第十一期周文錦《試論職業院校實訓基地運行績效管理》
(逸公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