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景拴 張孟仁 張新權
摘 要∶木蘭科植物是性狀原始、分布廣泛的雙子葉植物,素為世界各國植物學家所矚目和推崇。它們不僅具有藥用、材用、工業用等各種經濟用途,還具有綠化、美化、香化環境等多種生態功能。我國是木蘭科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有野生木蘭科植物100多種,堪稱木蘭科植物資源大國,自然分布主要在江淮以南地區,人工栽培有逐漸北移的現象。木蘭科植物有不少種為國家保護樹種,許多種類具有很高的園林綠化應用價值。
關鍵詞∶木蘭科植物;觀賞特性;園林綠化;應用途徑
1 木蘭科植物的資源價值現狀
木蘭科是雙子葉植物綱一個較原始的科,屬古老孑遺植物群體。其原始性主要表現在木本、單葉、蟲媒花、花單生等多個方面,是有花有果植物的先驅和代表。木蘭科包括木蘭亞科和鵝掌楸亞科,喬木或灌木,常綠或落葉,植物體具油細胞,小枝具環狀托葉痕,本科全球共15屬,約260種,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亞洲東南部、北美洲東南部及中美洲,少數種類分布于亞洲馬來群島及南美洲。中國產11屬,分別為木蓮屬、木蘭屬、華蓋木屬、蓋裂木屬、擬單性木蘭屬、單性木蘭屬、長蕊木蘭屬、含笑屬、合果木屬、觀光木屬、鵝掌楸屬,約140種,其中觀光木屬、華蓋木屬為中國特有。水平分布常綠類主要處于中、南亞熱帶,是分布區常綠闊葉林重要組成樹種,落葉類向北可延伸至暖溫帶。垂直分布多生長在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廣區域的水平分布和低海拔的垂直分布特點,使得各地城市園林綠化引進木蘭科植物的成功率較高、效果也較好。
木蘭科植物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發育、進化不可缺少的珍貴材料,科學研究價值極高;木蘭科植物多為高大喬木,和殼斗科、樟科的喬木一起,在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許多種類如紅花木蓮、醉香含笑等,材質輕軟,易加工,不變形,可做建筑、家具、裝飾等用材;厚樸、辛夷等為著名的中藥材;一些種類的花和葉可提取芳香油、香精等;又因其姿色香韻優美宜人,木蘭科植物更是園林綠化樹種的寶庫。木蘭科植物雖然種類繁多、種質資源豐富,但由于屢遭濫伐和剝皮破壞,以及自身繁殖能力衰退等因素影響,有不少種類已處于漸危、瀕危和極危的狀態?,F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共39種,其中屬于漸危種的有鵝掌揪、西藏含笑和觀光木等13種;屬于瀕危種的有厚樸、銹毛木蓮和峨眉含笑等23種;極危種包括華蓋木、寶華玉蘭和峨眉擬單性木蘭3種。
2 木蘭科植物的觀賞利用特性
2.1觀賞價值較高
木蘭科植物大都系常綠樹種,也有落葉樹種,大部分是喬木,少數是灌木,大都樹干通直、樹態端正、樹姿優美,并且花色艷麗、花形奇特、花香襲人,更有一些種類樹葉形狀奇異、果實頗具特色,具有獨特的觀賞性狀。木蘭科植物枝葉旺盛、雅而不俗,所有種類幾乎都非常漂亮,整個植株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觀賞效果。在園林景觀構建時多加運用木蘭科植物,能較好地解決目前園林綠化中草坪用的多、樹木用的少,綠葉樹用得多、賞花樹用的少的矛盾。
2.2適應環境較廣
木蘭科植物多為陽性或半陰性樹種,且不耐水淹,屬深根、肉質根系,多數有萌蘗特性,自然更新能力較強。在我國,多生長于年平均氣溫在15~26℃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于溫帶或海拔1520~2800m的高海拔地區。通常喜歡濕潤氣候,也有的能耐干旱;通常喜歡較高溫度,也有的能耐低溫;特別是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范圍非常廣泛,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中生長良好,在弱堿性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長。
2.3抗污能力較強
木蘭科植物是典型的長壽樹木,且葉面積系數大,吸附范圍廣,能在各種環境下吸收對人體有害的各類污染顆粒,尤其是對二氧化硫、氯化氫和氟化氫等有毒氣體,具有較強的抵抗性。木蘭科植物的皮、葉、花、果,長期以來是中醫的藥用材料,有些樹種內含芳香物質,可提取名貴的植物香精和浸制膏。木蘭科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具有重要的開發利用價值,是十分適合于現代園林綠化及景觀生態建設的環保樹種。
2.4開發利用較少
雖然木蘭科植物已普遍應用于園林綠化領域,但是相對于我國分布有100多種植物來說,對其開發利用程度仍嫌不夠。當前被廣泛利用的僅限于木蘭屬、含笑屬、木蓮屬中的少部分種類,這與其在園林植物界中的地位極不相稱,還應該給予大力開發與利用。近年各地的栽培經驗表明,鵝掌楸、觀光木、深山含笑、長蕊含笑、大果木蓮、紅花木蓮、單性木蘭、擬單性木蘭等,都顯示出優良的觀賞特性,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亟待引起園林綠化界的關注重視。
3 木蘭科植物的園林綠化應用
3.1景觀綠化
風景區和觀賞點,在植物造景時,需運用多種花草樹木,選擇不同樹種構建出不同的園林綠化景象,營造一種豐富別致的公共園林植物景觀。如選用白玉蘭、紫玉蘭等早開花樹種,能呈現出春意盎然的早春景色;選用觀光木、花木蓮等常綠喬木,植于空曠草坪能凸顯烘托主題的景觀效果;選用鵝掌楸、厚樸等季相樹種,能渲染出深秋季節層林盡染、黃葉飄零的爛漫景致。
3.2庭院綠化
庭院綠地面積一般較為狹小,在綠化布局上又講究精巧雅致。因此,可根據庭院建設需要而加以選擇。如紫玉蘭、天女花等木蘭屬落葉種類,既可孤植于庭院一隅,也可群植于庭院曠地,與其它春花植物組景,營造群木爭艷、百花吐芳的喧鬧場面。野含笑、紫花含笑等一些含笑屬植物除用于上述配置外,還可用作花壇、花鏡、花籬、花墻布置。醉香含笑等則可以其恢弘龐大的樹冠而孤植為庭蔭樹,也可列植于圍墻邊作為分隔空間的綠墻之用。一些新培育的玉蘭花品種每年可數次開花,是庭園綠化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3.3通道綠化
通道綠化是園林綠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木蘭科植物在通道綠化中可充分發揮作用。如峨眉含笑、擬單性木蘭等相近樹種,樹干高大通直,枝葉茂盛常青,花朵素雅芳香;北美鵝掌楸、雜交鵝掌楸等類似樹種,樹形雄偉壯麗,樹干清潔光滑,樹葉大而奇特,均有極佳的遮蔭效果和觀賞性能。還有葉質厚實、夏花香艷的廣玉蘭,華蔭似蓋、高聳云天的華蓋木,四季翠綠、花如蓮花的川滇木蓮等,被許多地區用作通道綠化樹木的現象則更為普遍。
3.4工礦與居住區綠化
木蘭科植物不僅樹姿優美、花葉秀麗,而且許多種類有較強的抗污染能力。如白玉蘭、紫玉蘭等有較強的抗二氧化硫能力;鵝掌楸、含笑等對氯氣具有較強的抗性;廣玉蘭還有很強的吸滯粉塵能力等等。它們對防治工業污染、改善人居環境能起到特殊的作用,適宜在工礦區綠化。居住區綠地面積空間相對較小,加之立地條件差,人為活動破壞大,需選擇一些樹體小巧或中等、適應性強而又具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材料。如星花木蘭、紫花含笑等種類。
3.5寺廟和紀念場所綠化
木蘭科植物作為“佛家花”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唐宋時代就被廣植于寺廟之中,這些古代的名優花卉至今仍然是當地著名景觀。除早已廣泛應用的玉蘭等高大喬木外,含笑、天女花等亦被逐步應用。紀念場所要求主題突出,可利用木蘭科植物的不同觀賞特性,體現不同的主題。如春季清雅靚麗的玉蘭類的開花植物,可充分表現出春天的盎然生機;夏季枝繁葉茂的含笑類植物,愈發顯示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深秋滿樹金黃的鵝掌楸,能帶給人們以豐收的喜悅;冬天高大的木蘭科常綠植物傲然屹立,更加凸顯紀念場所莊嚴肅穆之環境氛圍。
3.6專類園綠化
由于木蘭科植物種類豐富、樹姿多變,故營建木蘭科植物專類園亦是行之有效的綠化方式之一。木蘭專類園可分成兩類,一是以觀賞與展示為主的專類園,栽植多種觀賞性強的木蘭科植物,其目的主要是供人觀賞木蘭科植物的姿態色韻,如中國林科院亞林所與浙江建德林場合建的江南木蘭園;二是以科學研究為主的專類園,盡可能地保存木蘭科植物種質資源,其目的主要是借此進行資源保護和科學研究,同時亦可提供參觀鑒賞,如廣州華南植物園中的木蘭園。專類園既可由純木蘭科植物組成,也可由木蘭科植物與其它花木組合而成。
4 木蘭科植物在栽培和引種時需注意的事項
4.1繁殖
木蘭科植物可用播種、壓條、扦插、嫁接的方法進行繁殖。播種法繁殖量大、出苗整齊,適宜大規模育苗;壓條、扦插、嫁接法則繁殖量較小。播種繁殖于秋季采集聚合果陰干或晾干,取出種子,置于清水中浸泡1~2天,除去紅色外種皮后即可播種,一般隨采隨播,播后注意保持土壤濕潤,苗期適當遮蔭,1年生苗高50~70cm可以出圃。嫁接繁殖用當地適生樹種做砧木,可極大增強其適應能力,且能克服大小年結果難以連續播種繁殖的困難,有利于木蘭科珍稀瀕危植物的保存和選用。
4.2適地適栽
木蘭科植物多數種類適應性強,病蟲害少;喜光,幼苗期可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帶微酸性的砂質土壤,但忌大肥大水,施肥應多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新栽植的幼樹不必施肥,等來年長勢穩定之后再施肥;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種類不同,來選擇適宜的栽植時間,栽植前要在樹穴內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作底肥,栽好后應封土壓緊,并及時澆足水分;在移栽時,無論樹木大小,均需帶著土球,并盡量不損傷根系,以提高成活率。
木蘭科植物的適生條件是氣候溫涼濕潤,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相對濕度一般在80%以上。這樣的生態要求,給向北引種工作帶來很大的局限性。各地多年的引種試驗也表明,北移引種木蘭科觀賞植物,低溫和干旱是其主要限制因子。針對不同植物的生態適應性,采取相應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創造適宜的生態小環境,是引種成功的關鍵所在。提高木蘭科植物引種成功的主要途徑,一是正確的種源選擇;二是適宜的引種技術。
4.3防凍抗旱
含笑屬的一些樹種一年生苗抗寒性較差,可采取秋季增施磷鉀肥、葉面噴施微肥的方式,來減輕寒害、促進生長。越夏時,含笑屬、木蓮屬的一些樹種幼齡期喜蔭濕、怕日灼,需適時搭設網棚,采用上方75%遮蔭度遮蔭,并在盛夏噴施0.3%磷酸二氫鉀,能促進幼苗木質化,增強抗旱力,從而安全越夏。
總之,引種時須注意其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的基本要求,力創日照弱、風速低、蒸發少、濕度大的小氣候環境。具體操作時,首先應選適宜的土壤(深厚、疏松)和地形(背風、向陽),用作苗圃地和栽植地;其次要大穴整地、松土填底、帶土球移植,并在地面種草或蓋草以減少蒸發;第三是栽后應適度修剪、向葉面噴水,以減少蒸騰確保成活。如能形成生態互補的植物群落,則效果更好。(收稿:2009-03-24)
作者簡介∶桑景拴(1964-),男,河南虞城人,農學學士,高級講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政策法規教學科研工作。手機∶1390379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