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勇 關文薇
[摘要]單親家庭的大學生因為家庭離異等原因,心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從而產生學習障礙、情緒障礙、交往障礙等諸多心理問題。通過分析單親家庭大學生表現出的一些問題及對其教育存在的誤區,就如何教育、引導好單親家庭大學生,提出了一些情商管理及心理教育策略。
[關鍵詞]單親家庭大學生情商管理教育策略
情商及其與單親家庭大學生的關系
情商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與智商和行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重大的影響,有時其作用甚至超過智力水平。而且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其學生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
大學生是一群正在成長的青年,是一個極其敏感的群體,特別是單親家庭的大學生,在脫離曾經讓自己不開心或者是過分依賴的某種環境以后,在對新事物的認知過程中,常常由于情緒的控制不力而陷入迷茫,積多成疾,以致心理上不堪重負甚至嚴重扭曲,出現自閉癥、抑郁癥、妄想癥等心理疾病。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情商發展不良是引起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而且,我國的高等教育過于偏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教育,遵循了教育標準大眾化的模式,忽視了個體情商的差異,教育的理念也沒有真正地實現以人為本,這樣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倍功半,問題依然不斷出現。因此,高情商應該成為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之一,重視情商對人成長的作用,把情商高低作為衡量一個人健康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
單親家庭大學生常見的不良情緒類型
自卑型。自卑是個體感受到自我價值被貶低或否定的內心體驗。由于單親家庭的學生缺少完整的家庭的愛,心靈受到了創傷,精神壓力大。有的性格孤僻、心境憂郁、意志薄弱、學習不好。他們很自卑,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或者從家庭方面找借口而輕易放棄。在他們身上常常伴隨著一些特殊的情緒體驗,如害羞、不安、無安全感、內疚、埋怨、莫名的憂傷、失望,并出現自鄙、自怨、自棄等心理現象。
嫉妒型。作為單親家庭的大學生,常常有這樣的心理,總是用自己外在的東西作為衡量自己與他人的尺度,把自己放在一個痛苦的、強烈的、不斷與別人比較的情景之中,內心深處時常被一種挫敗感所困擾。這是一種惡性的、消極的、破壞性的不良情緒,這種性質的嫉妒可以發展成為仇恨,甚至帶有攻擊性。
焦慮型。焦慮是一種對未來某種可能發生的可怕情境的不祥預感而產生的不愉快情緒體驗。由于單親家庭的學生經歷過父母離異或者失去單親的痛苦,他們在內心深處更渴望一種安穩的生活或者比較溫馨的氛圍。他們普遍顯現出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勢”傾向,不少這樣的學生都存在著習慣性的依賴單親的心理,再加上細膩敏感的人格特質,容易杞人憂天,產生莫名的焦慮。
逆反型。如果不細心觀察,我們總是認為逆反是男生所特有的“抗爭”方式。其實,單親家庭的女學生逆反無論是發生頻率還是持續的時間都比男生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這些女生逆反的表現形式與一般人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單親家庭大學生的逆反常呈現為內隱性,所以常常被忽略,但事實上,他們這樣的“軟性反作用”往往產生不可低估的破壞力。他們常以消極退縮、不理不睬、回避問題、拒絕交流、任性甚至表面服從但內心反抗等異常心態和行為來表達自己的逆反心理。
懷舊型。受“首因效應”的定勢作用影響,單親家庭大學生常常難以忘懷舊家庭成員相處的時光、親情、溫馨的場面。雖然在新的家庭成員中,“近因效應”也發生作用,但其影響遠不及前者。這樣造成單親家庭的大學生往往具有孤僻的心理,行為怪癖、偏執,為人孤獨,不愿意與人交往,幾乎沒有知心朋友和人際往來。他們封閉自己,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欲望掩蓋起來,過分自我克制,使交往無法深入,他們不輕易相信別人,也從不表白自己的心愿,總是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
單親家庭大學生曾受教育的誤區類型
暴力式教育。這種教育指單親家庭中的某一成員在精神、經濟、肉體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最常見的是離異夫妻一方對孩子所進行的。發生暴力和虐待的原因大概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婚姻的破裂,家長在周圍親戚朋友面前沒面子,受孩子的拖累,經濟上拮據而產生的;另一方面是家長的社會壓力太大,自己工作繁重與感情上的不順心,看見孩子就沒來由的發脾氣。這樣的家長一般是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無處發泄,只能回家后對孩子施以暴力和虐待。孩子則是最無辜的“替罪羊”。
放羊式教育。這種教育是當前一般家庭在學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問題。在單親家庭里,孩子需要較多的關心和幫助,需要與父(母)親有更多的接觸。但是,由于父(母)親整天工作繁忙,人際交往繁多,且以前由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務事現在全部壓在一個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長離婚后對子女產生厭惡,因而對子女的教育無暇顧及,不得不實行“放羊”,對子女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以及與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聞不問,采取漠不關心的態度,放任自流。
溺愛式教育。溺愛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但是這樣的情況在單親家庭里尤為突出。有的父(母)親在離婚之后,為了抹平家庭破裂給學生造成的創傷,把全部的情感都投射到學生身上,對學生的疼愛和關懷更是無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無一不予以滿足。在許多的單親家庭中,家長對學生疼愛往往超過一定的限度。受到這種家庭教育的學生,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很任性,好勝心強,尋求各方面的滿足。受不了批評,更承受不了挫折與打擊,表現出極其脆弱的心理狀態。
誤解式教育。這里所說的誤解式教育(這樣的情況主要存在于學校)就是把單親家庭大學生的情緒問題簡單歸結于思想品德問題,其實很多單親家庭大學生的情緒問題也是心理障礙問題。比如說處在單親家庭狀況下的同學在學校中表現出性格孤僻、心境憂郁、意志薄弱、缺乏進取心、學習成績差、逃課、考試“掛紅燈”、過度放縱自己,于是大多數老師認為這樣的同學是思想品德有問題,或者說是不可救藥,其實這樣的簡單認識是錯誤的。
單親家庭大學生情商管理的心理教育策略
重視和推動單親家庭教育,用愛心來撫慰心靈的創傷。家庭是培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大學生經受挫折和出現心理危機后的療養所。首先,我們應重視和推動家庭教育的開展。構架大學生與單親家長溝通的橋梁。引導他們適應大學生活,從而使其擁有快樂的大學時光。其次,加強高校與其家庭的聯系。目前.許多高校正在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而與構建健康向上的單親家庭的聯系較少,甚至無聯系。因此.高校在重視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應建立良好的平臺.與單親學生家庭進行及時的聯系和有效的溝通。
用友情彌補親情,用理解和友情來加深心與心的交流。人與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溝通的橋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單親家庭大學生的心,以便對癥下藥,促進轉化。真正做到知學生的心并不容易,我們應該仔細地來觀察他們,平等協商地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真誠。遇到有爭議時,應該是耐心地把利弊關系分析給他們聽,然后給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
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給他們展示的舞臺。可以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他們開展共創溫馨家園、色彩形象設計、各種體育比賽活動、商務禮儀大賽、心理健康講座等系列活動。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舞臺,使他們從憂郁、抑郁、焦慮、不開心中解脫,逐漸增強自信心和獨立意識,使他們擁有克服心理弱勢,培養堅強意志,豁達胸懷,開闊視野的能力。這樣,他們以良好的人際關系充實和滋潤自己的人生,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從而走出單親家庭的陰霾。
正確引導單親家庭大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情商培養。首先,要正確引導單親家庭大學生學會認知情緒。因為沒有人會比自己更能接近自己,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良情緒,就可以及時地想辦法解決不良情緒。其次,正確引導單親家庭大學生學會管理情緒。處于單親家庭的學生們往往會因為一件小事情而煩惱,掌握消除煩惱的方法十分重要。再次,正確引導單親大學生學會承受挫折。這些大學生們一直籠罩在家庭破裂的陰影下,但是承受挫折是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最后,引導他們學會人際交往。在《快樂人生》一書中,卡耐基告誡說:“事業成功只有15%取決于你的智力因素,85%取決于你的意志、機遇、人際協調、社會組織能力,也就是情緒智慧。”在所有的情商技能中,與人相處的能力對一個人事業的成敗和生活質量的高低起決定作用。所以,從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們,要拋棄自己所有的不良情緒,努力做到一個完美的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