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正宇
[摘要]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乎黨執政基礎的重要內容。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高等院校學生黨建工作
引言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基本實現由傳統的精英教育向西方發達國家的大眾化教育轉變,學生數量迅速增加,教育體系的培養方法和培養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在新的形勢下,做好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堅定政治信念的黨的后備力量,關乎黨的執政基礎,對我黨勝利完成自身歷史使命具有重大意義。針對目前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高校黨務工作者要認真分析、解決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需要結合實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對大學生社團組織的領導與管理,要高度重視學生社區、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組織等新型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教育效果。高校究竟如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將黨建工作與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學生社團和網絡結合起來,具體貫徹和落實《意見》的精神,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無疑是擺在所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
相關研究
高等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基本理論。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高等院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隨著黨的事業發展需要和近年高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黨員人數逐漸增加,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出現,許多高校把大學生黨建工作放到高校的戰略高度、根本任務和學校現實境況的背景下進行認識、思考和貫徹執行,本著求真務實、敢于創新的精神,突出針對性、時代性和有效性,并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及自身實際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生黨建工作新路子,開創了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新局面。高校學生基層黨建工作,最根本的是關于黨建的概念,其主體是學生黨員和黨組織,工作內容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管理等對黨員及黨組織施以影響,工作目標是保持黨員和黨組織的先進性,帶領和促進高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目標就是要把廣大青年大學生中的有一定思想覺悟并有強烈進取精神的先進分子培養成具有共產主義覺悟、良好綜合素質、頑強戰斗精神的黨的事業的接班人。此外,還需要通過黨建工作引領廣大青年大學生進取向上,報效國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是保證高校辦學方向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增強中國共產黨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手段之一。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對保證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執政基礎基本理論。黨執政基礎的關鍵在于黨的基層組織。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基礎,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是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表現,是黨賴以領導國家政事的根本。執政基礎關系到執政黨執政地位的合法性和穩固性。先哲曾經說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充分說明了執政基礎穩固與否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是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確立執政黨的地位的,是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穩固執政黨基礎的,是在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進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執政黨根基的。黨的發展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不斷穩固,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一個站在時代潮流前列的先進政黨,始終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先進政黨,始終是領導全國人民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先進政黨。面對新世紀新階段國內外社會環境和執政條件的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這樣才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穩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執政基礎的構成要素相關理論認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主要由意識形態基礎、績效基礎和法理基礎三大要素構成,如圖1所示。
根據黨的執政基礎的基本內涵,黨的執政基礎建設是指中國共產黨對自己執政的意識形態基礎、績效基礎和法理基礎進行維護、調整和拓展,以爭取廣大人民群眾對自己執政的認同、擁護和支持的過程。它主要包括意識形態基礎建設、績效基礎建設、法理基礎建設和黨的自身建設構成,如圖2所示。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黨執政基礎之關系
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需要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必須要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背景,要認識到其重要性和緊迫性。在當今社會,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把空間距離大大縮短,使外部社會思潮和各種腐朽生活方式通過許多途徑進入學生的生活空間,同時也使他們具有比其長輩寬廣的國際視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年輕學生自強、創新、成才、創業等意識越發自覺,但同時也有一些學生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很多大學生對錯誤、腐朽的思想缺乏辨別能力。針對以上新情況,高校黨建工作者必須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要看到海內外敵對勢力顛覆我國的圖謀仍然存在,對青年人從政治、思想、文化上不斷加大滲透力度的用心依然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能否使大學生黨建工作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能否培養出國家和人民事業的合格接班人是我們黨務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這關系到國家將來的發展方向和社會主義事業能否長治久安。高校黨建工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和首要內容,具有突出的緊迫性和戰略性。當前在校的大學生大多出生于改革開放之后,成長于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以互聯網和手機通信為代表的現代傳媒手段蓬勃興起的時期,獨生子女比例越來越大。高校黨建工作者要站在歷史的高度,懷著對未來負責的責任感,用戰略家的眼光去看待和落實這個全局性的思想教育戰略舉措。高校承擔著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事業接班人的重任。高校人群中的主體是學生,辦學者要本著以生為本的辦學精神,充分認識到學生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人群,把在學生中開展黨建工作作為高校黨建的工作核心。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鞏固黨執政基礎的重要部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使在校大學生黨員隊伍的素質和黨員教育管理提出了面臨更高挑戰,同時也給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高校教育工作的受眾主體是學生,而學生黨員隊伍又是一支最富有活力與朝氣的生力軍,同時也是知識創新能力的主力軍。因此,在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黨員的平時教育工作等直接反映學校黨建工作狀況。高等教育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特點的辦學方式,這同時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因此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具備崇高的社會主義覺悟,在思想觀念、知識結構等方面能適應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在校大學生是今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力軍,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須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高度做好青年大學生的黨建工作。
結束語
高校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培養學術人才的地方,同時也是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養堅定政治信念接班人的主要場所。高校學生素質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我們黨執政目標的實現,關系到我們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校學生的黨建工作是高等學校黨建工作的核心內容,做好學生黨建工作,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