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杰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和智力水平,使之成為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主體性創新學習。怎樣在新課程理念下合理運用合作學習來為課堂教學增添生機呢?為此,我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實踐了合作教學模式。
一、合作教學的特征
合作教學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恰當的組織和有效的調控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個人自學”“小組合作”“班級合作”為基本教學形式,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1.合作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合作教學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角”,教師起“主導”“導演”作用。老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自主探索學習,獲取知識。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合作教學有利于學生認知的發展
在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沿著前人研究、探索數學問題的路子去思維、動腦、動口、動手,親自體驗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這樣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怎樣學習。這種方法的學習遠遠比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合作教學的實施策略
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當然,不民主的環境下,創造力也有表現。那僅是限于少數,而且不能充分發揮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開發人礦中之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在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松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大膽提出問題,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步形成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功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2.合作教學課堂活動的操作過程
合作教學課堂活動操作的主要環節是:引、讀、議、練、結。
(1)引: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每節課的引入,創設情境。采用問題提出、設問引思、復舊引新等手法,為新課的導入鋪路搭橋。“引”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讀:教師給出閱讀提綱,為學生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提綱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地閱讀教材的重點、難點,或者由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新知識后,再由學生閱讀教材,從而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在閱讀時,要求學生對于書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則、性質等,一定要邊看邊思,反復推敲,順著導讀提綱的思路,弄清知識的提出、發展和形成過程,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對自學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小組同學通過議論,互相啟發,取長補短。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學生閱讀,了解閱讀效果,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
(3)議:對各小組自學存在困惑的問題以及新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師不要急于作講解、回答,要針對疑惑的實質給以必要的“點撥”,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讓全班學生合作議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通過再思、再議達到“通”的境地,解惑釋疑。對積極發言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有獨到見解的給予肯定、鼓勵。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培養了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練:這環節的目的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突出解題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練習過程所出現的難點、疑點,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共同議論,后由教師提問或學生板演的形式促進全班合作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計算:(1)(3)2,(2)-(3)2(3)(1)4(4)(-1)11通過板演、練習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
(5)結: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課堂小結也應師生合作參與進行。先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學生之間交流自身學習的體會,往往能擊中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師單獨小結不能達到的功效。同時也體現出師生的合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3.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課堂合作教學包含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教師與學生小組的雙向交往,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等多種交流形式。生生互動占據了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視小組內部與小組之間相互作用,使學生群體建立起一種互助合作關系,增加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要做法是:
(1)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學習效果,每個合作學習小組應由能力不同、性格各異的學生組成。為了使學生合作成功,還必須使學生在自己組內感到愉快。因此,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前,教師應該熟悉和掌握每個學生的能力、個性和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應當要求學生表明愿意和那些同學在一起。分組時,教師應盡可能給予考慮照顧,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好伙伴和他同組,促進小組內部的有效合作。
(2)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合作中的爭論。合作必有爭論,爭論的情境和氣氛應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競爭性的。應強調整體目標,而不是個人目標。在合作的氣氛下,爭論無所謂輸贏,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過程。大家在一起集思廣益,充分聽取每個人的意見,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最后在分析綜合各種意見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達到學習的目標。
進行課堂合作教學的實踐,大大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學生之間團結互助、互相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習困難也減少了;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民主合作氣氛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經歷成功的體驗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學習潛力,從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科素質,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立探究的學習能力,學業成績得到大幅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撫寧縣下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