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芝
素質教育對教學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地理教學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形成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核心的地理課堂教學新模式,我們應該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地理教學中,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師生應相互交流與溝通
教學活動是由師生雙方組成的雙邊互動關系,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傳統教學中,以“教”為中心,學生圍著老師轉。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課堂中“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應交流,相互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正確處理課堂認知教學和活動教學的關系,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樂于學、善于學、創造性地學。
二、講與練要相互結合
“講”和“練”是教學過程的兩個基本方面。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地理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尤其是知識的模糊點和某些抽象費解的地理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具和電教手段,使復雜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地理教師應該精心設計一些典型練習,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并及時完成,通過練習還能夠及時發現學習中的知識缺陷,從而有助于教師及時彌補、矯正。達到當堂掌握、當堂理解、當堂鞏固的目的。在選擇或設計習題時,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同時習題涉及的知識要相對全面,并要突出知識重點和思維難點訓練。
三、情感因素不可忽視
在地理課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地理知識涉及面廣,若能進行情感引導,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而且能使學生更加熱愛這門學科。例如,在講中國的自然資源時,教師既要帶著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帶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深切地認識到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對于初中生而言,對地理老師的好感也會形成學習的驅動力。這就需要地理老師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教師精湛、詼諧、幽默的語言,可親可敬的教態,機敏的教學機智,都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地圖
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作能力、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初中地理學科的基礎性特點,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把握知識,會閱讀地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讀圖分析。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部分。學生對一張新的圖像進行觀察、閱讀、分析的過程,就是一種創新思維的過程。
總之,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方法。既抓大面積教學質量的提高,又重視學生個性與特長的引導與發揮,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質疑,積極參與,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在教學中,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聯系,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愛好和初步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從“熟悉地理”到“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
作者單位:唐山市灤縣雷莊學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