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河 王來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可見,我們班主任平素不能搞師道尊嚴,不能擺架子,只有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把學生當成知己、朋友,對他們充分信任,這樣學生才會向你傾吐心中的沉悶和不快;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一個班級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班級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班級質量與教育的效果。班主任不能只做“維持會長”,還要教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做人。本人想結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實踐探索,談一談我們應該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要思想高尚、愛崗敬業
作為一個班主任,熱愛本職工作是干好這個工作的前提。他應該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愛崗敬業,樂于奉獻,這樣才會給學生以影響和感染,使本心向善的學生增添了動力。中學生世界觀尚未形成,正處于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質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否成才,首先取決于他是否具有足夠的辨別客觀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學校教育,應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主要教育者及組織者,它決定著學生素質的發展方向。班主任又是他們心中的偶像和效仿的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在幼小的心靈播下希望的種子,就會有一個良好的結果。
二、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內在素養的外在體現,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而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了解其班主任的思想。記得我在剛做班主任時,曾走過一段費力不討好的道路,對于學生的錯誤,我非得揪出來,從不輕易放過。比如,有的學生不認真做值日,我就在班上公開批評他,而后便是罰他再做一天,并申明,如再不認真就再做,直到會做為止。結果值日問題只是在短期內有一些變化,時間不長又開始恢復原狀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在一次與家長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絕大多數學生在家里是根本不干活的。因此,他們中的多數并不是故意偷懶,主要是由于不知道怎樣做才算是認真?怎樣才算是做好了。基于這種情況,我在班上沒有責怪他們,而是對他們講:我認為大家都想努力為班級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只是有些同學實在是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后,我會教同學們做。從此,我幾乎每天都和同學們一起做值日。對于做得好的學生,在班上公開表揚。從此,班里的值日問題基本解決了。從這件事情的解決中,我領悟到對于班主任來說,言談舉止不是區區個人小事,而是一種對于學生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因素。所以,班主任必須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三、班主任要“會”愛學生
班主任應滿腔熱忱,關心愛護學生,不歧視、辱罵、體罰學生,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的班主任才可敬可親。愛學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1.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班主任只有真正地了解學生,對學生各自的性格特點、學習態度、健康狀況、生活經歷、家庭情況以至交友為人都了如指掌,才能不斷增強自己感知學生心靈世界的能力。特別是每次接新班,當你能隨意報出一個新生的姓名時,你就會從他們的目光中讀出驚訝、欽佩和信賴,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2.班主任要尊重和愛護學生。自尊意識強烈,是青少年寶貴的心理品質,班主任的言行必須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一個沒有自尊心的人不會成為真正的人。多一點人情味,少一點火藥味的做法,會喚起學生對你的親切感,學生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告訴老師。事實證明,一旦建立起尊師愛生、友愛融洽的師生關系,整個班級的心理氣氛就會和諧愉快,學生對老師的信賴就會大大增強。
3.班主任不但要愛學生的可愛之處,更要“偏愛”學生的某些缺陷、弱點和過失,讓后進生懂得去愛自己、愛別人。學生違反紀律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這一點可以說是天經地義,所謂國有國法、校有校紀、班有班規,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怎么樣才能使受到處分的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處罰而不至于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呢?魏書生老師在班上大力推行這樣一種處罰方式:對違反紀律情節比較輕的學生,罰他上講臺唱一首好聽的歌或者講一個動聽的故事,對于違反紀律情節比較嚴重的學生罰他們寫一份200字左右的違紀心理日記,描述他當時的違紀心理。請大家注意寫的是心理日記不是保證書更不是檢討書。
四、班主任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科學的工作方法
現代科技知識的更新迅猛,肩負培養新一代人的班主任,要注意建立自己的最佳知識結構體系,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有了合理的現代知識結構,才能理解現實,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的專業知識,即一個稱職的班主任不僅要精通自己所授學科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應該認真學習和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的有關知識,并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總結和運用。教育工作是一頂十分復雜的實踐活動,有其特殊規律。班主任只有了解教學的客觀規律,熟悉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特點,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講究教育藝術,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身為班主任,必須掌握不同年齡與不同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規律,才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有序,有的放矢地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
五、班主任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只有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條件,為學生的自主性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會持久,才會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不僅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而且還要成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
六、班主任要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充分動用各方面的有用資源對學生進行多層次、立體的教育,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認知比較具體、深刻: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態度、學習質量和健康狀況等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對學生教育起主導作用的學校教育又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加之現代家庭教育正在發生著某些特殊的變化,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學習特別重視,而對孩子的思想、勞動、健康等方面情況都比較忽視。因此,班主任要多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期望,要尊重家長,禮貌待人,和家長平等交流,真誠溝通,讓家長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準確的定位和發展空間,“當好孩子的引路人為孩子掌好心靈之舵”,從而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知道班主任常和家長接觸,對其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有利于班級管理。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在變,教育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教育基礎改革的今天,在新課程背景下,每一位班主任都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