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愛華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提法與做法。尤其是對后進生,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具吸引力。那么如何做到數學教學生活化與對后進生的培養齊頭并進,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一、生活化的情境創設,增強后進生的競爭意識
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鑰匙,是挖掘后進生潛能的基礎。事實證明:成功后的喜悅、滿足,就是產生自信的動力。因此,筆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常常以充實、有效的數學活動為載體,科學、有效地創造生活情境,為后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激勵他們參與競爭,讓他們體驗成功,讓他們的自信在活動中得到提高,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二、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后進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所以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后進生,要滿腔熱情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由后進變先進。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提供直接經驗,適當增加有趣的練習和數學游戲,以利于后進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形成能力,并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可以引導后進生采用書上的方法,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其中也有些后進生在操作中發現,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的其中一個沿同一條高剪下,從而與另一個三角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同樣也能推導出面積公式。這樣,后進生在親自探索實驗過程中發展了他們的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這也讓后進生多了一點活動的余地和表現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于生活。
三、生活化的作業設計,提高后進生的解題能力
《新課標》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意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后進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細致地輔導他們,讓他們逐步提高。如學習《求平均數》后,讓學生測量本組同學的身高,求出本組同學的平均身高。再如在教學了《認識人民幣》以后,讓學生回去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商店買東西,幫助爸爸媽媽和營業員算算帳,應付多少錢,實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回學校后和其他小朋友們交流……這樣的數學作業,既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后進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使后進生在實踐中鞏固了所學知識,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后進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了收集信息、調查應用等多種解題能力,同時思維的擴散性、靈活性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總之,教師要從后進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經驗中創設學習背景,使其符合后進生的“口味”,同時要滿足后進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需要,讓后進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以提高探究學習的有效性。相信后進生有充分的雨露滋潤,定能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興化市陳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