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教學質量是院校的生命線,是立校之本、發展之基。提高教學質量是院校的中心工作。筆者認為,提高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教學質量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緊貼培養目標,按需設置課程
軍隊院校的任職教育承擔著為一線部隊提供軍事人才的重任,其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教育要緊緊圍繞崗位任職需要和作戰綜合能力的提高,確保培養的人才能夠快速適應部隊的任職崗位,適應訓練和未來作戰的需要以及武器裝備的發展變化。因此,任職教育院校應主要設置三大類型的課程:一是以培養任職實踐能力為指向的專業課程;二是以適應指揮崗位發展需要為指向的軍事技術課程;三是以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和職業品質為指向的其他課程。
課程設置必須突出綜合性、應用性和時代性。一是要加大課程內容整合、融合的力度,以培養作戰指揮、領導管理等綜合實踐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二是要根據未來信息化作戰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崗位任職的實際需求、新裝備發展趨勢、部隊訓法及戰法設置課程;三是要緊跟當前軍事斗爭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模擬部隊作戰、訓練的實際,通過吸收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特點、作戰樣式以及戰法、訓法和管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設置課程。
二、針對教育對象,選擇教學內容
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在培養對象上相比,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其培養對象包括各級軍官、專業士官和文職干部。不同級別、不同崗位、不同背景的培養對象對教學內容的需求差異很大。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上,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培養對象的需求,強調實用性和實踐性、提高針對性和時效性、加大信息量。
首先,要強調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實踐性。要結合培養對象的崗位任職需求,堅持學用一致,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教學中要注重學員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使畢業學員經過較短的適應期就能夠適應本職工作。在培訓內容的設置上,要以解決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為主。理論課要啟發性強,能夠激發學員的創造性和開拓性思維;實踐課則要可操作性強,對部隊工作有實際指導作用,要立足部隊現有和即將列裝的裝備,提高受訓者的實際操作能力,保證學有所用。
其次,要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要根據培養對象的任職需求和知識文化層次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大綱,選擇教學內容。就目前而言,軍事院校的任職教育分為初、中、高三級,針對不同的崗位又分為參謀業務、主官集訓、軍兵種合成集訓等多種形式,走上不同的崗位就要接受相應的任職培訓,因而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不同。又由于新軍事變革對軍人要求的不斷提高,任職崗位需要定期轉換,任職教育不可能一次完成,因而,每個人在不同時期的任職教育內容也在不斷變化。此外,教學內容應緊跟軍事斗爭的需要,及時進行調整,要將作戰理論、編制體制、裝備的新變化體現在教學內容當中。
再次,要加大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即充分發揮院校人才、信息資源和理論研究方面的優勢,加大教學內容的理論深度,拓寬知識面,突出前沿性。要增加諸如新裝備的使用和維修、新的軍事理論、高科技武器裝備的發展及外軍最新發展動態等方面的知識。
三、結合實際需求,改進教學方法
軍隊院校任職教育必須牢牢確立學員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滿足學員的崗位任職需求為目的,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性教學,突出開放式、研討式教學。
一是實行小班研討式教學。將一個學員隊學員分為3~5個小班,每小班20~30名學員,配教官3~5名。教官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學,通過模擬真實的事例,讓學員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分析、決策,從而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官在教學中主要起指導作用,組織、引導學員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提倡學術自由,鼓勵學員爭論,進行思想碰撞,強調個性與創新。對研討的問題,一般不提供標準答案。成績評定時,應突出學員的創新能力。
二是進行對抗模擬式教學。首先,實施教學前要從實戰的角度出發,建設模擬教學訓練器材,通過模擬仿真,在虛擬條件下實現作戰訓練的真實效果。其次,在對抗模擬教學中,按作戰需要扮演各種身份的學員以共同研討或分組研討的方式,從身份、職責出發,以完成預定目標為根本,進行分析與決策。決策的后果,由對抗雙方對陣式的討論來判定,或由導演組裁定。在這種模擬對抗中,對抗的雙方要陳述為什么采取某項行動,并預計行動的后果。要注重針對想定態勢做出反應的決策過程,以提高自己的作戰指揮與決策能力。
三是組織各種專題研討會。院校要結合學員學習進程,經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各種形式的研討會。例如,每個教學單元結束時,舉辦一次專題研討會,就本單元課題的重點、難點及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也可每月或每季召開學員論壇、學員講堂或辯論會等,專題研討部隊管理、訓練等問題。組織時可由院校統一計劃,采取院校、系(大隊)和學員隊三級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作者單位:天津市武警指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