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開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品德課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讓學生學好品德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古人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喜歡品德課,甚至樂此不疲,學生的進步就不可限量了。如果我們能培養起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把學生引進門,通過內因而起積極的作用,他們就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反之,則啟而不發,學而不進,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激發興趣,對提高品德課教學質量尤其重要。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由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決定的
小學生具有“好動、善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生動、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品德理論的興趣,自覺的把握所學的知識。
二、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的需要
培養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培養濃厚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氣氛中學習求知,這樣就會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律。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學習的巨大原動力,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對學習思想品德課產生濃厚興趣,那么他就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三、現行教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供了依據
現行的教材圖文并茂,改變了過去的嚴謹有余、活潑不足的編排風格,從實際事例入手,調動情感因素,使內容顯得活潑、引人入勝,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這就為運用興趣教學手段提供了客觀依據,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供了契機。
激發學生學生興趣的幾種有效方法:
1.指導課前預習,培養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與課前預習是緊密相聯的。而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怎樣與教師的嚴格要求、具體指導分不開。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導學生,在學生做課前準備時提供必要的預習提綱,學生則通過預習并查找與本課有關聯的內容,對教材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課的重點、難點、疑點。這樣學習目的明確了,興趣也隨之產生,學習的熱情也高漲了。
2.巧妙設計提問,激發探究興趣
有疑才有思,經思才能解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了設疑,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聯系生活,設計一些精巧別致的小問題,做到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教師除了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思想得到升華和發展外,師生間可以相互詰難答題、互相啟發補充,形成師生間雙向的智慧交流,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氛圍。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們努力地去探索,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把握住心理特點,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目的。
3.教學靈活多變,學生樂此不疲
品德課的內容豐富多彩,絕不能陷入程式化,老唱一個調子,要深入鉆研教材,全面了解學生,大量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認真設計教法,盡量使品德課教學不落俗套。每一節課都應有新的吸引人的方式方法,應該做到因問制宜,決不能搞成一套固定模式,在備課時,都要進行認真推敲,從而使我們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就像一聲震醒沉睡的驚天雷,好比一曲呼喚追求知識的醒世歌,類似一把剖析隱患的手術刀,宛如一首溫馨的田園詩,恰似一部和諧的交響樂,激勵學生學習品德課的燃燒。
4.多加贊賞鼓勵,滿足心理需要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與贊賞。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一枝一節的優點,都進行鼓勵和肯定,他們就會對品德課產生一種渴求感。這樣,上起品德課來雖然不是在跳舞,會給學生一種舞蹈的空間感;雖不是在演奏音樂,但會給學生以音樂的節奏感;使整個教學過程產生相聲的幽默。使每一節課從頭到尾趣味橫生,使學生留戀忘返。
5.增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從孔子時代的“教學相長”到現在的課改,都無不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我們的品德課教材編寫的總體思路特別注意展示,實現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教材的任何一個欄目,都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間,為學生參與合作和師生互動搭建了平臺,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和只能通過引導實現教學目標,而不可能以灌輸的形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就為我們激發培養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當然,興趣的培養是多個方面的。我們的品德課要抓住激發興趣之誘因,不斷激發,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四川省仁壽縣龍正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