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濤
教育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調查分析、訪談、實驗等方法對秦皇島地區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現存問題,研究解決方案,探討更有效的教育途徑及對策,為在高校中更廣泛地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提供借鑒。
一、在秦皇島地區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意義
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是寓教育于體育活動之中。在今天,奧林匹克運動不僅僅是一種單一的體育運動,它早已經超越了體育領域的范疇,甚至對個人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價值。
1.奧林匹克文化有助于實現高校體育教學人文目標
高質量的學校體育教育滿足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讓學生做好應付合作與競爭、取勝與失敗的準備;二是對學生的社會道德和審美發展有獨特的貢獻;三是為未來在體育、身體活動和娛樂領域的職業生涯提供技能和知識;四是平等地吸納所有的青少年兒童,不管他們的性別、文化背景和能力如何;五是提供全面的方式幫助所有青少年兒童學習終身體育所必需的體育技能和常識。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競技運動的公平與公正。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吸收古代傳統構筑未來的力量之一,這種力量體現在:雖“不足以確保社會和平”,但仍可促進和平;雖“不能更加均衡地為人類分配生產和消費物質必需品的權力”,但仍可促進公平;雖“不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接受智力培訓的機會”,但仍可促進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來就是完整、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由此可見,奧林匹克文化有助于實現高校體育教學人文目標。
2.奧林匹克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奧林匹克憲章》提出,“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它將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奧林匹克所要開創的人生道路,是以奮斗所體驗到的樂趣、優秀榜樣的教育作用和一般倫理原則的尊重為基礎的。”奧林匹克主義是奧林匹克意識形態的系統理論。奧林匹克精神是指奧林匹克運動的內容實質。美好性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它受到世界一切善良、正義、熱愛和平、追求光明的人們的擁戴。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進一步完善時期,他們的思想活躍,正義感強,思想可塑性強,所以說奧林匹克精神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良好教材。教育完成上述目標與任務,就必須對現行的高校體育教育的觀念和方法進行改革。在這其中,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的介入,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在理念、內容、方法等方面都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融合了教育和文化觀念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文化,將為中國傳統的學校體育文化的自我更新提供一個嶄新的發展平臺。
3.奧林匹克教育對大學生具有知識教育功能
奧林匹克文化是體育運動與文化、教育相融合的產物,是以體育為載體、教育為核心,并逐漸發展成為多元的世界先進文化的一部分。奧林匹克文化是激勵人們拼搏進取、奮力向上、維護人的尊嚴、推動社會和平進步的文化。這種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價值,已在當今國際社會中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學習奧林匹克的歷史,諸如奧林匹克的發祥地、古代和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奧運會會旗、會歌、徽標、獎牌和吉祥物等,這些都有很強的象征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可加深學生對奧林匹克運動歷史的了解,傳承奧林匹克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運動所使用的體育場館、器材、設備、服裝等都是人類文明的象征,物質文化的結晶。奧林匹克文化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綜合,它體現并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是一部形式生動、內容精湛的當代大學生文化知識教材。
4.進行奧林匹克教育有利于發展大學生的個性
高等教育在適應論和工具論理念的支配下,一向注重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教育,似乎教育的任務就是促進人的理性發展、開發人的思維潛能,這種教育觀念顯然是片面的。的確,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理性能力,但是,人是感性與理性、肉體與精神的統一體,人的發展應該以全面的、整體的發展為目標,教育在培養人的理性能力時不應忽視或拋棄感性能力的培養。人性的完滿、身心的和諧發展一直是奧林匹克運動所致力追求的。奧林匹克運動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它以體育運動為載體,通過體育運動的社會效應對大學生進行身體、心智和精神的教育;它以培養全面發展或完善的人為目標的世界性的社會運動,通過奧林匹克教育,大學生可以增強奮斗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培養對真、善、美的追求,凸現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奧林匹克運動以其特有的競技運動形式強烈地感染世人,這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奧林匹克人格教育,它的深遠影響難以估量。顧拜旦在其《體育頌》中就高度頌揚了體育的作用,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發展,成為高尚、公正、自由、堅強、聰明、健美的人,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滿活力的生命,還要具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
二、秦皇島地區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現狀分析
秦皇島是我國著名的海濱旅游城市,也是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之一。為了解秦皇島市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具有的積極影響,探求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有效途徑及形式,構建適合秦皇島地區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的教育內容體系提供依據,我們對燕山大學、昌黎農大及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大致看到秦皇島地區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現狀:
1.秦皇島地區普通高校奧林匹克教育落后于時代要求
通過我們調查,這三所高校均未開設奧林匹克教育課程設置,反映了地區教育部門及學校的體育教育觀念仍局限于傳統體育課程模式。同時我們對秦皇島地區高校90名體育教師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8.5%的高校體育教師認為自己對奧林匹克知識了解一般,21.6%的高校體育教師認為自己比較了解奧林匹克知識,而9.9%的高校體育教師認為自己對奧林匹克知識了解不夠。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師對奧林匹克知識了解一般,那么在體育教學中也就很難有效地向學生傳播奧林匹克知識。造成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師對奧林匹克知識了解一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體育教師參加奧林匹克知識培訓的機會比較少。在被調查的87名高校體育教師中,只有7.8%的高校體育教師參加過奧林匹克知識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師對奧林匹克運動知識了解不夠。
2.大學里獲得奧林匹克教育機會不多,但期望較高
大學是學生綜合素質最好的培養基地,而大學里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也為學生們的興趣培養、全面發展提供了諸多機會,但奧林匹克教育顯然在高校不夠普及。在被調查學生中,有98名表示聽過有關奧林匹克的相關課程或講座,有602名沒有聽過任何相關的課程或講座,兩者的比例分別為14.0%和86.0%,相差懸殊。在選擇奧林匹克課程或講座應以什么方式在大學出現時(此項目為多選),28.3%的人認為可采用必修的形式,46.7%的人認為可采用選修的形式,94.0%的人認為可采用講座的方式,29.0%的人認可體育理論課的形式,而有6.1%的人認為沒有必要開設這方面的任何講座或課程。由此可見,在高校進行奧林匹克教育的意義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三、在秦皇島地區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途徑分析
關于在秦皇島地區高校中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方式和途徑有很多種,我選擇幾種進行介紹:
1.開設奧林匹克課程
奧林匹克的實質首先是教育,它追求的目標是通過體育運動來鍛煉身體、培養意志以及和諧發展的個體,建立一個對人的尊嚴充分尊重的社會,為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和平世界做出貢獻。從廣義上講,奧林匹克運動是一種最廣泛的教育運動,奧林匹克運動的公平、公正、和平、友好精神能給大學生以啟迪,教育大學生為建立一個和平、民主、文明的和諧社會而努力。
2.舉辦理論沙龍、講座、討論
舉辦以奧林匹克理想為核心內容的理論沙龍、講座、討論,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和平意識、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因此,可以學生社團為主體,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奧林匹克知識競賽、演講或舉辦模擬奧運會等活動,讓大學生平等參與,努力營造良好的奧林匹克教育氛圍。
3.大力開展各項體育競技活動
廣泛開展各種體育運動、普及奧林匹克教育還需要大力開展課外體育競技活動。學校可以鼓勵學生舉辦各種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等社團,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有關教師的指導下自覺地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以滿足大學生健身、競技、娛樂的不同需求,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體育素養。形式多樣的體育實踐活動,能夠使大學生在頑強拼搏的運動競賽中,在對更快、更高、更強目標的不斷追求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培養一種積極進取、奮力拼搏的精神品質,使他們在各種競技運動的組織和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秦皇島在奧運會期間已經有了許多很好的場館設施,這些東西應該為我們大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繼續作出新的貢獻。
綜上所述,通過多種形式傳播奧林匹克文化,讓學生了解奧林匹克文化的構成、表現形式、傳播途徑,以便更好地接受并終身實踐這種文化,最終落實到體育課程改革上來,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達到利用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來推進體育健康教育改革的目的,使體育和文化得以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