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宣
英語是一門需要學生大量實踐、運用、操練的課程,學生只有在真實生活語境及交際活動中,才能形成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使教學的內容、語言、目的、氛圍、活動方式等走進學生生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所喜愛的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的生活世界充滿英語,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筆者認為在實踐中應實行一下措施:
一、讓教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保證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生活化的內容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要使學生英語語言技能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貼近生活,貼近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當然,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根據本地區、本校和本班學生生活的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刪減、補充。
二、盡量使用生活化語言組織教學
語言教學的獨特之處在于,語言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內容;語言作為情感表達的手段,主要功能是展示人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思考,如果脫離生活實際、脫離環境,它就不會有生命力;語言課堂教學的價值遠遠超越于語言之上,它是語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語言進行英語教學,從而化解學生的英語學習困難。
三、使教學目的生活化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英語教學應該是為了生活和服務生活的教學(有情趣地生活,有愛心地生活,負責任地生活)。《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煉意志、陶冶情操、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質的過程。”英語教學一定要學以致用。教師應要求學生留心日常生活中,如飲料、化妝品、服裝、電器等上面的英語介紹說明,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英語的用途,感悟英語學習的價值,要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中國加入WTO以后,英語對我們普通現代中國人的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學好了英語對我們的生活也會帶來很多的方便,從而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四、努力創造生動活潑的生活化教學環境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輕松愉快、健康積極的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樣學生就會呈現出
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興趣盎然。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環境對語言獲得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中相互作用的,尤其在與人們語言交流中,在認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那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聽說氛圍和語言的環境,對于英語學習就至關重要。英語教師要營造“‘開口學英語”的良好氛圍,要經常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英語在生活中運用起來,從最簡單的問候語開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把所學英語在生活中真正運用起來,使知識、技能真正地轉化成能力,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樂意“開口”學英語。此外,英語教師要特別注意處理好和學生的關系,要注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努力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和條件。
五、積極開展生活化的英語學科活動
英語教學活動的進行及課外活動的開展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通過積極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的嘗試和創造,才能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把課堂搬進生活,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
中學英語活動課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較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能給學生創造盡可能講英語而暫時忘卻母語的空間。在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是活動的參與者,周邊的氣氛感染著每一個學生,強烈的學習動力驅使每個學生開口講英語,在愉快、輕松的情緒中部分學生必然由消極地學習英語轉變到積極地學習英語。英語學科活動多種多樣,如技能競賽活動(如英語演講、英語節目表演等)、板報園地活動(如舉辦英語黑板報、手抄報等)、校園英語廣播、社會實踐活動等。例如我校每期一次的“澧斕完中學生英語風采大賽”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英語口語、表演等方面才藝的大舞臺,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平時進行英語口語、閱讀、聽說、表演等的熱情。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的生活世界充滿英語,讓英語走進學生生活。
作者單位:湖南師大外國語學院2006級教育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