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珊
從教十六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也有十六年。跟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意識到: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教育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要想讓學生“親其師,近其道”,讓他們懂得與人相處、完善自我,教師就必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人格。而要做到這一點,我的切身體會是:少一些說教,多一些寬容;在學生犯錯的時候,教師要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用行動感化學生,用真情感染學生。
記得剛工作的第三年,我接手了一個五年級的新班。開學不久,有一節思想品德課,我將當時班里存在的不良現象一一列舉出來,讓學生討論、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但是,我沮喪地發現,盡管我說得口干舌燥,學生卻無動于衷,他們依然漫不經心地干著各自的事情。我有些來氣,順口說了句:“這節課如果討論不出結果,下節體育課就別上!”體育課可是學生最喜歡的課,我深知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本以為這一嚇唬,學生準會老老實實地照我的吩咐去做。誰知,有學生根本不買帳:“嚇唬誰呢?不上就不上,有什么大不了的!”
說這話的學生斜眼看著我,一幅嘲弄的神情。我只覺得血往頭頂涌,大聲對教室里的學生說:“你們可是聽得很清楚,不是我不讓你們上體育課,是有人放棄的!”然后毫不客氣地對這個公然向我挑釁的學生說:“下午等你家長來之后咱們再說!”
下午,當接到我的電話匆匆趕來的家長,不問緣由逼著孩子向我道歉的時候,我看到這個上午還滿不在乎的孩子此時眼里充滿了怨恨,我忽然覺得自己是何等的粗暴,何等的無能!我心里充滿了懊悔:因為自己一時的沖動,不僅辜負了家長的信任,也踐踏了教師的尊嚴!那一刻,我冷靜下來了。
我讓這個學生先回教室,然后把事情的經過如實跟家長講述了一遍,誠懇地對家長說:“對不起,今天的事情是我錯了,我不應該跟孩子發火,我會跟他交流。請你不要再批評孩子了!”
家長走后,我回到教室。我發現,所有的學生都在用責怪的目光盯著那個學生,而他則像個罪犯似的低著頭。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東西狠狠地刺了一下,我猛然意識到,自己在無意間將管理不力的責任轉嫁給一個才十多歲的孩子。此時的他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呀!
我沉默了片刻,對全班說道:“今天,老師要跟大家道歉,要跟某某同學道歉!我不該侵占大家的體育課,更不該因同學提出意見發脾氣!我跟大家保證:以后絕對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我要感謝某某同學,他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走到這個學生面前,把手伸跟他:“對不起,是我錯了!你能原諒我嗎?”
也許我的舉動讓所有學生感到意外,大家都愣住了。忽然,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掌聲漸漸平息的時候,這個剛才在家長的逼迫下也沒認錯的學生站起來,輕輕地說:“老師,我上午是故意跟您過不去的。我錯了,請您處罰我吧!”聲音雖小,給我的震撼卻極大。我沒想到這個倔強的孩子在事情即將結束的時候會跟我這么說。我想,他的坦率不僅僅是對自己錯誤的認識,更是對我的肯定、鼓勵和信任。我拉起他的手,對他,也對全班同學說道:“我們是普通人,都會犯錯誤;可是,我們犯錯誤之后都會立刻改正的,對不對?”
教室里沒有一個人說話,但我分明感覺到我和學生的心已經融合在一起了……
這件事之后,班里的孩子似乎一下子長大了,懂事了。雖然仍不時犯些小錯,但總能勇敢地認錯并及時改正。當他們聽到我說“對不起”的時候總是會心一笑,寬容地一揮手:“沒事!”我在我們共同營造的氛圍中感受到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快樂和幸福。
我覺得跟學生認錯并不難。學生也是人,也有他們的感受。他們還小,應該讓他們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應該給他們發泄的機會。在學生做錯了的時候,只要老師能體會到他們的心情,能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就一定會理解他們、原諒他們;而當老師做錯了的時候,不用擔心自己的面子難看,真誠地跟學生道歉,學生會在感受到老師真心的同時,回報以真心。師生心心相通,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難題呢?
事實上,師生之間的尊重、平等、信任都是相互的,這一點必須得讓學生明白。如果,我像欣賞學生那樣,欣賞同事,發現并學習同事的長處,經常把自己看到、聽到的關于同事的感人故事講給學生,那么,學生就可以充分地了解任課老師的辛苦和無私的付出,發自內心地尊重每一位老師。這樣,在受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會想到這是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在師生之間出現誤會的時候,就會先從自身找問題,而不是將責任推給老師,從而杜絕師生沖突的發生。
我想,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是同事的得力助手,是溝通學生與所有任課老師之間的橋梁。只有對責任的全力以赴,我們才能收獲為人師者的幸福。
作者單位:煙臺開發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