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立紅
在學科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從培養兒童對科學的志趣入手,并不斷強化引導,使之發展為志向,把學習科學跟獻身遠大理想聯系起來,實現兒童科學興趣的基礎教育目標。
一、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是誘發科學興趣的基礎
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興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師要很好地保護并不斷引導,使之成為學習科學知識的動機。
二、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激發科學興趣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
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形式,開發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生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才有興趣自主地思考,提出問題的假設,才能毫無顧忌的發表意見,在教學中與學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開展探索性活動的廣闊空間,在活動中和學生保持民主、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三、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是發展科學興趣的主要途徑
在教學中我注意盡量分解難點,通過學習能看得懂,學得會,并比較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讓他們建立自信心。在教學《杠桿》一課中,先由游戲引入:同桌之間比力氣,比比誰的力氣大引出杠桿。再通過思考,輸的同學能用什么辦法反敗為勝,來推導杠桿省力的原理。通過游戲感受后,分析什么樣的杠桿是省力杠桿,什么樣的杠桿是費力的。一步一步概括出杠桿的基本原理。觀察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和分析認識規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取足夠的感性認識后,讓他們討論,通過分析、綜合的思維加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驗產生的想法,總結出杠桿的原理,并在書本中得到驗證。活動中激發了學生質疑的興趣,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索未知的活動。
四、意志的影響是升華興趣,培養科學志趣的活力
興趣一旦被堅韌不拔的志向導引,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我經常用科學家幼年的故事,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如生物學家達爾文小時候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他酷愛大自然,并以最大熱情從事學習,搜集標本和進行野外觀察,因而對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一名教師,應努力做到:以我對祖國少年兒童的無限熱愛,來激發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濃厚興趣;以對祖國教育事業的崇高精神,來培養學生獻身科學事業的遠大理想。
作者單位:河北省三河市大羅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