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探索真理的一種精神力量。學生對數學的鐘情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悅中產生新的興趣,如此往復循環,推動數學學習的不斷前進。
心理學家也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若讓學生干巴巴地坐著聽課,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開小差等現象,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針對學生實際,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有得放矢地引導、啟發,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探索學習。
如我在教學完畫角后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畫角,你能告訴老師,你會用什么工具畫出怎樣的角呢?”同學們個個思維活躍,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可以用三角板畫出30°、60°、45°、90°的角。”“我可以用直尺畫出平角和周角。”“我可以用量角器畫出老師指定的任何度數的角。”……“同學們認為用什么工具畫角方便?”“當然是量角器,用它可以畫出任何度數的角,而三角板只能畫出四個角。”學生信心十足地回答我。此時,我抓住“火候”繼續設問“用一副三角板真的只能畫出四個度數的角嗎?”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的再思考。學生紛紛自己動手擺弄起三角板來。不一會兒,就有同學激動地叫起來:“老師,我知道了,可以把兩塊三角板的角拼起來!”一句話提醒了其他同學,只見同學們擺啊,拼啊,寫啊。沒過幾分鐘就拼出了另外六個角的度數:75°、120°、105°、150°、135°、180°,而且他們還能準確地說出這些度數是由哪兩個角拼在一起的,甚至有同學還將兩個角疊在一起,拼出了“15°”的角。通過同學們動手操作,明白了用三角板除了畫出4個固定的角以外,還可以用拼的方法畫出另外的幾個角。實踐證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省時、省力、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設障立疑,造成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有問題可想、有矛盾可解決,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狀態,使學生的興趣在不斷的探索中鞏固和發展。而動手操作、直觀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又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它作為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不僅是逐步培養學生具有邏輯思維能力的手段,更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