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杰
高中數學隨著理論體系的不斷強化,學習的分化現象日趨明顯,從高中一年級開始已非常明顯。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問題加重,直接影響了整個教學進程和學生的數學能力的培養。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從高中生數學學習分化的起因和采取相應的對策闡述自己的觀點,以助于數學教學的進一步提高。
一、高中數學成績分化的原因
高中學生在各門功課的學習中,部分學生第一次就在數學上栽跟頭。究其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從知識層次上來看,初中數學內容是形象直觀的,數學概念通俗具體,以常量為主,題型少而簡單;而高中數學內容是抽象的,以變量、字母為主,它具有一定的理論分析能力和復雜的運算能力,學生沒有適應這個變化。其次從學習方法上來看,許多同學雖然進入高中但學習方法仍然沿用初中的方法,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沒有明確的學習計劃,課前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課上由于知識增多,內容又不了解,忙于記筆記,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課上老師對知識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概念剖析清晰,數學思想方法突出。而部分學生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成了一大堆,課堂上聽得模糊,課后忙于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數學概念似懂非懂,這樣方法不掌握越忙越差,而又越差越忙,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另一些學生課堂上接受能力較強,思維較活躍,有一定的數學天賦,但他們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一看題目就知道解題思路,而不去按部就班地做到底,忽略了知識點間聯系,計算上怕下工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好高鶩遠,追求多做題,陷入題海。一旦考試,演算常出錯,過程嚴重脫節,當然成績只能算平平。
二、如何防止數學學習的兩極分化的對策
高中生學習數學光有熱情還遠遠不夠,還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嚴謹的學習作風。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防止分化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1.制定計劃
進入高中時,對數學學科要求每一個學生制定長遠的學習計劃,做到對高中數學知識結構有得放矢。切實可行的計劃必須是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
2.課前的預習
課前預習使學生為下一堂接受新知識,取得好效果準備的,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通過預習還能有效地提高課堂聽課效益。
3.專心上課
上好每一節課是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上課時的聽課效率,該動筆時就動筆,不該用筆時就應入神聽。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上課效果。
4.復習
復習是鞏固新知識的重要環節,它是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通過反復閱讀教材,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完全掌握。
5.作業
作業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能力的開始,當學生能獨立地完成作業時學生的獨立意識能力就增強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頑強的意志力。在學生的獨立作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疑難題目,因此教師一定要精心地點撥,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到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盡量自己解決,必要時再請教老師和同學,備好錯題集把易錯的地方訂正在錯題集上,隨時拿出來復習強化。
6.小結
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因為各章節小結,能夠使學生把各章節知識點重新梳理一下,以教材為依據,課堂筆記作為參考,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7.課外學習與自學
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與自學能力,課外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的基礎。課外閱讀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自學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能充分反映學生的主動性與意志力。
通過以上各種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了,學生之間的差距縮小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以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探究先進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法指導與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指導學生取得最佳的學習方法,加強輔導,化解分化點。
總之,高中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是高中數學教師共同探討的問題,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解決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的分化現象。
作者單位:江蘇省■茶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