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純
運動能力是指學生在運動中機體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協調、平衡、空間定向能力等,對學生掌握“體育三基”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中等職業的學生而言,他們處于身體發育期,運動能力的培養更顯重要。
一、培養協調能力,有利于未來生活節奏
協調能力是指為了完成具體動作,人體與一系列動作的整體而統一的聯系性。這些聯系性主要表現在學生在練習時對動作掌握的快慢和準確性的高低。協調能力制約和影響學生能否快速而有效地掌握體育動作的技術及達到比較高的運動成績。發展與完善協調能力,不僅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使學生適應復雜的現代化生產和快節奏生活的需要。
人們通常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衡量一個人的協調能力。1.在運動過程中,對各種不同的信號快速反映的能力;2.在單位時間內,準確而快速地完成一系列動作的能力;3.能夠準確掌握動作的時間、空間及用力方法;4.對變化的情況,特別是對突然接受的任務的適應能力;5.在運動的瞬間,對動作的時間特征和動作的空間方位的判斷。
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最基本的手段是身體練習。教師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協調能力??焖俜磻哪芰τ柧?如報數抓人、快速運動中看手勢或信號變換運動方向和動作等練習。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和技能,排除各種錯誤,既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正確掌握動作要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善于及時發現錯誤,及時加以糾正。改善和提高學生本體感受器的功能,以提高能力水平,如做一些跳起空中轉體360度或720度等練習。采用各種復雜的身體練習手段來提高協調能力,如跳起空中縱向或橫向分腿,各種彈踢腿、韻律操、健美操等練習。改變動作的空間與時間的動態特征練習,如兩臂側平舉、側上舉、慢、快速繞環和相反方向繞環等練習。為加強身體練習的復雜性,在練習過程中還可加入一些器械。如利用欄架做跨、跳、鉆等動作練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增加一些附加設備,如利用鏡子增強自我反饋能力,以提高判定方向和自我控制動作的能力練習。
二、鍛煉平衡能力,幫助學生適應職業需求
職業中專的學生大多數從事技能性工作,平衡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衡能力可分為靜力平衡,如體操中的倒立、燕式平衡以及動力平衡等,如跑、跳等。
體育教師要從多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平衡能力。1.培養靜態平衡能力,既要加強心理的適應性能力練習,如提高器械的高度、加大練習的難度。2.加強自我監督和自我分析與評價動作的能力,即練習者及時總結、反饋練習的自我本體感受。3.在改變物理學的一些條件下進行練習,如改變器材的支撐面,延長或縮短保持某一姿勢的時間。4.在培養動態平衡能力時要注意,這種能力是要求人體的姿勢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一定時間的穩定性。
三、發展空間定向能力
人的空間定向能力是對具體動作的條件變化,在空間方面保持清晰的表象能力。人的空間同周圍環境通常是變化的。在這方面可分為四種狀態:1.人同周圍環境及其對象相對靜止狀態,如射擊射箭等;2.某些外在環境的改變,如學生在做游戲過程中突然停止;3.某些變化僅僅是人在空間的狀態與表現,如體操、跳高、跳遠等;4.人與環境同時處于動態變化狀態,如學生在做游戲或比賽活動中的相互關系。人對于周圍環境有關變化的認識,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條件反向的完善機制及過去所形成的類似活動的動力定型。
學生的空間定向能力培養方法:1.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動作進行分析、理解,動作在空間變化上的特征,保證動作質量,形成心里定勢。2.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加以糾正,以便提高學生準確掌握空間定向能力。3.加強學生自控能力,培養這種能力可選用各種標志物,以顯示出準確的位置。
總之,較高的運動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它需要長期而艱苦的訓練和培養,體育教師要潛心思考、精心策劃實施方案,以達到運動能力的高標準,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身體基礎。
作者單位:瓦房店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