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樹仁
摘要:本文通過對如何提高武術教學質量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研究,認為在武術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合理運用了引導和探究法;采取充實活動等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武術 教學特征 教學方法 手段
1.學生對武術認知情況分析
學生對武術的認知是指讓學生從各個方面重新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武術,從武術的神秘、奧妙中激發學生對武術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時,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學習的欲望也就更加的強烈,也就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教學實踐證明: 經過武術教學,大部分學生對武術的防身、強身的目的較為明確,能把武術作為自己強身、健身、防身、護身的一項主要課程來學;但也有少數學生對武術課學習態度不太端正,出于應付和拿學分的心態,則不可能用心地學習;另有少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純,認為學習武術是用來打架、是不會吃虧的個人本領。因此,在武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做好認知興趣的培養,保證武術教學的質量和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2.正面引導學生習練武術的目的性
在武術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普遍來自于非武術專項,教師應認真分析和洞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耐心引導和培養學生對武術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動態,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思辨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2.1培養學生的武術審美觀
教師在武術教學的同時,可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武術審美觀的教育。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欣賞武術,以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和對武術的學習興趣。
2.2培養學生的武術思辨觀
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的啟發學生思考和辨析武術套路動作的攻防意識。不但有助于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武術動作技術,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對武術套路動作的記憶,提高學生對武術套路動作的熟練程度和演練水平,達到提高武術教學質量的目的。
3.武術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3.1巧用教學內容,激發學習情趣
武術普修課的教材內容均是武術的基礎知識和基礎套路動作。但對于學生來說,就顯得武術內容繁多,動作結構復雜,難學易忘。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上課激情,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介紹一些武術功防動作的含義。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武術的學習激情,而且可使整個課堂氣氛顯得更加活躍。
3.2營造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武術教學過程中,由于武術教材內容多、動作結構繁雜、學生武術基礎薄弱,學起來不易協調和記憶,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利用營造民主和諧、積極開放的課堂氣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3.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學法指導
在武術教學中,改善原有單純的傳授與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來改變學習方式。啟發和引導學生如何將武術套路中的動作運用到實踐中,引導學生如何理解武術套路動作的功防意識和實踐操作練習,鼓勵學生多提問所學動作的問題,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對所學的套路動作功防意識的理解能力,以加深學生對武術套路動作技術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智力和想像力的發展。
3.4合理運用競賽、評估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競賽和隨堂評估法,是在學生基本掌握武術動作的基礎上,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舉行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活動,并盡可能地多給學生提供發揮才藝的機會,來促進學生能夠更加積極自覺地參與武術鍛煉。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武術技能水平,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協作精神。
通過競賽活動,使學生的成就感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毅力就會進一步的增強。教師可通過每次舉行的競賽活動,及時地加以因勢利導,鼓勵先進,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來達到提高武術普修課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彭洪濤.關于高校武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規律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4.2:128~129
2.楊永惠.武術教學中興趣培養的探討[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1.236:112~114
3.劉翠娟.武術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特征淺析[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6.3:98~99
4.陳勇.武術教學中如何激發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1.14.4:85~86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丁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