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紅
營造高效課堂是教師的不懈追求,也是減輕學生負擔,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精心備課
教師備課精心與否決定著課堂效率的高低。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潛心研究教材,精心做好教學設計。
要精心備好一堂課,至少應做到:一備學生,二備教學目標,三備教材。每節課前教師都應先摸清學生底數。一篇課文知識包羅萬象,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學生通過研讀課文,可以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教師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才能在教學中引領學生跨過一道道溝坎,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摘到知識的碩果。
教師只有備好課,才能得心應手的駕馭課堂,合理的安排教學,調控講、練之間的關系,才能營造高效課堂。
二、激發興趣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最佳的接受教學信息。這樣教與學才能和諧統一,教學效率才會大幅提高。如何激趣呢?
1.導語激趣
常言道:響鼓還需重槌敲。導語就是擂鼓的第一槌,這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帶來的干擾,從而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在學習《背影》時,我用孟郊的《游子吟》導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學生在吟詩的過程中回味著綿綿不絕的親情,為體會《背影》中真摯的父愛創設了良好的氛圍。學習《老師窗內的燈光》,我引導學生一起哼唱歌曲,“靜靜的深夜星光在閃耀,老師的燈光徹夜明亮……”學生會在哼唱時重溫“燈光”中蘊含的濃濃的師生情。“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語,會為知識的傳授創設良好的氣氛,使學生上課伊始就有良好的狀態。
2.賞識激勵
美國教育家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在語文課堂上,老師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賞的話語,都會如涓涓細流,滋潤學生心田,又恰似一枚石子,激起學生心靈深處對語文知識的渴求。
在課堂上,教師要多給學生搭設展示自我的舞臺。課文中精彩的段落可以讓有朗讀特長的學生讀,老師同學的贊許會激發他聽講的熱情。誰的日記寫的不錯,就讓他課上讀,在與大家分享的同時他的寫作積極性會更高。在課上,教師該放手時就放手,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記得在學習漢語知識《句子和句子成分》時,短文中沒有給出“句子”的定義,我靈機一動,何不讓學生試試?我把想法一說,學生的熱情就來了,他們有的翻看學過的“詞”和“短語”知識,有的討論,一會兒就得出滿意答案。聽了我的鼓勵,他們臉上都露出勝利的微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學效果才會好。
三、嘗試新教法
教師上課要經常嘗試新法,學生才會對語文課充滿期待,對知識充滿渴求。
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古今佳作,或言辭華美,或語調鏗鏘,或意境深邃,讀來會是很好的享受。我在教學中往往會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反復聽、讀,細心體會。講授《沁園春·雪》時,學生通過課件,領略到北國皚皚白雪中一代偉人的宏偉氣魄,聆聽到播音大師出神入化的朗讀,仿佛置身于文本所展示的意境中,也會不自覺的模仿著朗讀起來。
在學習一些篇幅較長、角色性格鮮明的小說作品時,遇到文中精彩的對話,我會讓學生自由結組,分角色朗讀,還可以根據情節加上動作表情,課堂上讓學生表演。課上,他們個個躍躍欲試,表演非常投入。圓滑世故的老孫頭,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皇帝的新裝》中阿諛奉承的騙子都被孩子們演繹得活靈活現。我還常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設計題目,課上組與組之間搶答。由于經常變換方式,學生課堂積極性空前高漲。
四、使用技巧,控制學生注意力
課上,常有學生開小差,造成知識斷檔。這就要求教師學會課堂觀察,善于使用一些小技巧,將學生注意力拉回來。遇到重點、難點,或將要做小結時,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制造短時沉默、提高講課音量或重復所講內容等,來提示學生。這樣學生所學知識才會系統、連貫,教學效果才會令人滿意。
總之,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還有很多,比如精心設計板書、合理安排課堂提問、適時傳授學習方法等對提高課堂效率都是大有好處的,我們可以靈活的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使用。
作者單位:香河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