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輝
隨著現代社會新教育的發展,對學校體育賦予新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從學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務和適應未來的需要去考慮學校體育的任務,即體育教育除了向學生傳授體育的知識、技術以及增強他們的體質外,還要把道德品質、終身體育觀以及美育教育等貫穿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
一、發展體育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通過體育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有利于培養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等道德品質。在體育活動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難,勇敢奮斗,有利于培養勇敢、堅毅、果斷、機智等意志。這些道德品質和意志,在體育的實際活動中,比在教室里的學習中更容易表現出來,教師針對學生的種種表現及時向學生進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課程更實際。體育不僅以肌肉發達為目的,更廣泛的目的是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和他人比較,學習互相指導,互相幫助,贊揚對手的成功,獲得自由支配身體的喜悅等,體育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要重視通過體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通過體育活動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和優良道德作風,這是其他學科和活動所不可比擬的。人在從事體育活動,尤其參加運動競賽時,情緒往往興奮高漲,其潛在的品質和思想作風最易真實地表現出來,而規則、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規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這種教育過程是在極為自然,生動活潑的活動中進行的,所以一般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運動場上不僅可以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頑強的意志品質,而且可以培養遵守紀律,服從裁判、禮貌待人、顧全大局等好作風,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讓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健康、長壽,而同時肩負著社會責任,把參加體育鍛煉與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相聯系。
二、重視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的貫徹落實
學校體育教學中要注重轉變觀念,提高學生對自主鍛煉重要意義的認識。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有這樣的教育傾向,主要習慣于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態度、興趣和習慣,有的甚至棄之不顧。實際卻不然,如果沒有端正的自主鍛煉態度,又沒有自主鍛煉的興趣和良好自主鍛煉的習慣,學生就不能真正掌握好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當然也就不能更好地實現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鍛煉習慣。
學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基礎,學生在學校所受到的體育教育,將會延續到社會。學生步入社會后將從事各種職業,健康的體魄將為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于社會打下物質基礎,而他們所掌握的體育知識,也為事業的成功和開展社會交往創造了條件。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迅猛發展,使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中的主旋律。體育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體育教學還要處理好與美育的關系。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貫穿于體育之中,要不斷培養和引導學生對現實中美的感受、判斷和評價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礎和社會根源,從科學的意義上懂得美,懂得審美常識,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認識世界和認識生活。另外,要多鼓勵學生在運動中嘗試美的內在體驗和自覺的審美意識,并將內心體驗的美和外形觀察的美結合起來。
體育教育還包含了衛生教育、文化娛樂教育等等,這些教育與體育本身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塑造新型人材打下良好基礎。學校體育教學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鍵在于重視對學生進行自我鍛煉能力和對體育的興趣及愛好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并養成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標志,而且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鍛煉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遼寧省瓦房店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