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雄
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一門課程,是學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徑。雖然各個學校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做了極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效果還是不盡人意,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水準、思想觀念、理想、奉獻精神等存在著一定的偏差,甚至還有一些嚴重的缺漏。針對以上情況,我開展了教學研究。在思想政治課中,強化其德育功能,現將我的實驗方法總結如下:
一、注重思想政治的導向性
中學德育工作,首先體現在引導學生端正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學生的思想、言行、判斷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標準,以及抱負、理想,導向基本路線指引的軌道上來,這是思想政治課應該發揮的最為基本、最為首要的功能。
二、注重道德品質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學時期是青少年培養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下功夫,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幫助學生從最基本的區分該做與不該做,區分好與壞,到逐步明確社會主義社會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逐步形成正確的、高尚的道德信念。
三、注重行為習慣的養成性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而指導與幫助學生學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在發揮思想政治導向功能、道德品質的塑造功能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實際行為表現,引導他們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幫助他們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結合學生的現狀以及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研究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1.德育工作的系統性、教育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突出教育性
思想政治課是通過“緊密聯系實際、生動活潑地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觀點和其他的社會科學常識來實現的”。可見,其“教育性”離不開“知識性”,而“知識性”雖有基本的目的要求,但歸根到底是為了“教育性”。所以必須堅持教育性與知識性的統一,同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教育性。
2、教師的傳授與學生的自主自律結合起來,力求知、情、信、意、行的統一
現在的中學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向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知識的教育,正面的東西不傳授,反面的東西就會侵蝕。“愚蠢來自無知”,要實現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決好“知”與“不知”的矛盾,使實現德育功能有扎實的思想認識基礎。實現了“知”,還要解決“信”與“不信”的問題,要把“信”與“不信”的環節作為關鍵環節來抓,在“信”基礎上引導學生落實在“行”上,實現知、情、信、意、行相統一。學習知識過程中,擺事實、講道理、有分析、有說服力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確思想的傳授與引導和培養學生自律的能力相結合,使正確的觀點、理論、倫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學生道德品質。
3.言教加身教,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實踐證明,身教是無聲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帶任何強制性,完全是靠示范作用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梢哉f,身教是一種最具體、最形象、最有說服力的直觀教材。因此,“打鐵先得本身硬”。我們必須重視自身建設,堅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以適應做好本職工作的需要。
總之,我們要加強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努力探索出一條科學的德育工作路子,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成為時代的棟梁。
作者單位:赤城縣田家窯中學